郭笨聪口中说着元军,心里却想:"如今的蒙古兵是否叫做元军呢?难道南宋还未灭亡,元朝便成立了?我记得刚才有人说过元军,想必就是蒙古兵了吧。"
郭笨聪猜得没错,元朝确实是在南宋还未灭亡时便已建立。如今的蒙古兵,在宋军阵营中也被称为"元军"。
陆秀夫将信将疑,心下盘算道:"听郭尚书曾说起过,他的孙儿幼年去过东瀛,难道这小子当真在日本学了什么观天之术?不对,日本小国,对我大宋向来只有景仰的份,又哪来的观天象之术?"忽又转念一想:"倘若这小子果然有些门道,当真是苍天佑我大宋不该亡于今日。"如此想着,已做了手势,下令船队全速行进。
众人只觉得脚下一动,战船已起锚行驶。
宋军战船虽然庞大,但风帆扬起之后,行驶得却是极快,与后面的追兵又逐渐拉开了距离。有士兵站在塔台上,摇旗示意。其余十数艘宋船看到消息,均跟着行进。
陆秀夫站在甲板上,回头望去,只见海面上浓烟滚滚,火矢乱飞,已有十数艘战舰突围而出。
旁边一人放声大哭道:"丞相啊,想想几年前,我大宋与蒙古初次决战时,还有数千战船,如今只有十艘不到..."说到伤心处,竟然泣不成声。
陆秀夫一言不发,眉头紧锁,心中却在想着:"眼下看似暂无危险,但接下来呢?据可靠军情,元军在西部海域布有战船三百艘。又有传闻说,凡生擒大宋皇帝的,赏金十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有懦夫。前几日的内宫之变,就是几个太监密谋,准备将陛下绑了献给元军,幸亏此事被平南帝姬识破,这才使陛下免遭毒手。"
想到此处,陆秀夫心中又是一惊:"莫非这小子也是为了那十万赏金来的?"转头瞧去,却见那小子眉头紧锁,双目望天,口中念念有词,像极了求雨的道士。
郭笨聪虽然念念有词,却是胡说一通,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在说些什么,但心里却是不闲,将眼前的形势做了一个快速判断:"既然陆秀夫是丞相,又准备投海自尽,那八、九岁的小孩自然是皇帝赵昺。至于那位被称作'帝姬'的美貌少女,想必就是皇帝的姐姐,又或是皇帝的姑姑?"正如此想着,又听到陆秀夫的声音:"有臣在此照顾陛下,平南公主请回船舱吧。"回头一看,只见那美貌少女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郭笨聪听陆秀夫称这少女,一会儿为'帝姬',一会又是'公主',心下甚是不解。
其实郭笨聪有所不知。在宋朝时,皇帝的女儿确实被称做"帝姬",只是到了后来,又慢慢变成了"公主"的称呼。然而在正式场合例如祭祀、嫁取、出生、死亡时,朝中的官员仍以帝姬相称。
大船渐行渐速,与元军追兵慢慢拉开了距离。然而众人的心仍在悬着,因为他们均知道,就在不远处的西面海域,仍有几百艘元军战船在等着拦截。
过了半个时辰,后方的追兵已被拉开一里。众人心神方定,忽听瞭望塔上传来惊呼声:"丞相,前方十余里之外,有两百余艘敌船!"这士兵说话时,声音颤抖,显然他看到的情景,令人绝望之极。
陆秀夫丝毫不觉意外,仰天长叹一声,忽又转过头来,冷冷地看着郭笨聪,目光似炬,厉声道:"左右听令,将这小子即刻拿下!"说着,径直跑向船舱,将正准备回舱的小皇帝赵昺拦住。
小皇帝早已猜到接下来的事情,咬住嘴唇强忍泪水,跟着陆秀夫行出数几步,已伸出双手,示意将自己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