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16章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六千五章)(1/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最新址:

会试不亚于坐牢。

贡院的考场名曰“号舍”,每名考生间。

号舍宽三尺,长四尺,高六尺。平方米多点有限。

考生在这平方米多点的空间内,不但要绞尽脑汁写出锦绣章,还要解决吃喝拉撒睡的问题。

首先说吃。

考生的食物需自带,贡院是不提供的。

在大明,存在穷秀才,但绝不存在穷举人。

就算你家里穷的耗子路过都含着眼泪走,只要了举人,有得是人“投献”田地、送房产、送礼金、送女儿给你当小妾、丫鬟。

这帮举人平时吃香喝辣,到了贡院考场就只能吃锅盔或炒米就白开水。

九天时间呢。也只有自带锅盔、炒米这种不易腐烂、不易吃了拉肚子的食物,才能确保三场考试顺利考完。

再说睡。

号舍有方木板,可以放下睡觉。但号舍共就长四尺。躺下睡就得蜷缩成只大虾。

几乎全部考生,都会选择趴在桌上睡。

连睡夜,身体再好都会腰酸背痛。

接下来是喝。

贡院在每个号舍放置个水桶。每日都会有号兵帮忙将水桶添满。

考生每天洗脸、喝水,全指望这桶水。

当然,贡院提供的是白开水。防止帝国的精英们因喝生水拉肚子,完不成考试。

最后是拉和撒。

号舍内放有个恭桶。拉屎、撒尿全在恭桶里。导致整个贡院到春闱便臭不可闻。

号兵每日卯时推着粪车,前来帮忙倒恭桶。

有经验的考生会憋天屎,早起临近卯时拉。省得号房臭天,甚至熏臭答卷。

常风已经考过三次会试,这是第四次参加会试,经验十足。

第场第二天卯时,他撅着腚,将坨粑粑精准的拉在恭桶里。

没过多久,号兵便来倒恭桶了。

常风心道:还是古人说的好啊,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还有天呢。慢慢熬吧。

本来常风答题答得很顺利。第场第三天发下来的最后道经义题,却让他犯了难。

这题出的刁钻古怪。常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破题、承题。

不会答,也不能交白卷。

交白卷是个态度问题。旦你交了白卷,便失去了拔贡资格。

只能硬着头皮、字迹工整的答题。

常风耗费了个时辰,生拉硬凑了篇经义。

他劝慰自己:如此刁钻古怪的题,我答不出来,恐怕旁人也没几个能答出来的。

第场的七道题,考生会对应做七篇。写在七张答题纸上。算作份答卷。

傍晚时分号兵前来收卷。

接下来的二场、末场六天的考试,常风感觉自己发挥般。看来这回又要名落孙山了。

他很佩服那些动辄考七科、科的老举人。

上科有个三甲进士,整整六十多岁了。考会试考了十科共三十三年。

从英姿勃发的青年,生生考成了白发老朽。终于金榜题名。

弘治帝为了表彰老进士锲而不舍的精神,破格让他进了翰林院做学官当然,也是怕他年老昏聩,外放当知县会害了县百姓。

总而言之,科举就像是历代王朝拴在读书人眼前的胡萝卜。

胡萝卜是驴的奔头。有了奔头,驴才不会尥蹶子造反。

试毕锣终于敲响。

常风出了北卷号房,在通往龙门的冗长步道内,他遇见了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