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纠缠 1804年 6月13日(3)(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2822年6月6日,我来自一千年后的夏天。在未来,有个叫高考的东西,你知道科举吗?和那个差不多……”

我从高考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了河童死亡。

期间,她一直默默听着,没有提问或插话。

但我不是专门讲故事的,很多地方也许没有讲明白,担心她听得一知半解,所以先停了下来,问道:“有什么要问的吗?”

“库洛先生之前说的朋友就是指河童吗?”

“是。”

“库洛先生对河童为了救库洛先生而死掉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深入思考过,没办法马上给一个不负责的答复,像是“没办法报答她,但会一直记得她”之类的万能答复。

她问的是“我”怎么看。

要说我最初的情感,可能因为河童非人的原因吧,对于她的死我真的没有太大的波动。

只是单纯觉得,救命之恩没办法报答,甚至是找借口逃避自己的责任。

面对无法接受的事情,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逃避,这很正常。

尽管逃避责任违背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立场,但当时我对于该怎么存在于这个世界还摇摆不定,失去一切的那种感觉已经让我很想堕落了。

后来,从白的口中验证世界的真实性,并得知有复生的办法,第一想法就变成了试着把她救活再说,救命之恩无论如何都要报答。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河童没办法复活,当然,这是我第二次见白才知道的。

在那之前,我确确实实是有想过为了复活她而努力的,但那样活着的压力太大了。

于是我又找了个借口,安慰自己先不用去在意。

因为如果我满脑子都是为我死掉的河童,那我的人生肯定会过得一团乱,每天都在自责与漫无止境的黑暗中浑浑噩噩。

但我做不到无视过去,永远也做不到。

我会为了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努力,但,不会让她影响到我的生活。

我并不支持死者为大的观点,我认为生者为大。死者不应该影响到生者的物质生活。

除非那个死者具有特殊意义。

说到底我还是个自私的人,排在我心中最前面的永远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在那个目标达成前,所有东西都要往后稍,所有东西都不能影响那个目标的位置。

即使偶尔会有自杀或认命的想法,但那种情况要么是我理智上认为真的已经走到了死局,不如快点重开。

要么就是一时的过激情绪,很快我的理智会再次压倒它。

真正能做到面对某件事物或理想从不动摇的人是小说主角,大部分正常人都只是把放弃的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

而我也只是个普通人,关于理想经常产生动摇。

但这不会影响我最终会去实现它。

自我怀疑也是进步的一环。

如果有机会,我应该会为河童立块墓碑,在每年的6月8日把我献给她一天。

这是我唯二能为她做的事了,另一件事是杀了茨木童子。

“如果她还活着,我会尽可能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这是她应得的。”我选择这么回答她。

她听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示意我可以继续讲。

后来我才知道,她连爱情观都和我一样。

“后来,我一生气就想着找茨木童子拼命,反正我也跑不了了。就在我以为我也要去见河童的时候,”我又从死里逃生讲到了两条腿被砍断。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