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几个,去北边撵兔的时候,专门去了吴东侯的故居,进了厅房,看到厅房梁上悬挂的“勤俭堂”匾与“教子有方”匾。
“勤俭堂”匾是吴东侯给自己及其后人立的励志铭言。这是一块木制匾,长约两米多,宽约一米多,上面镌刻“勤俭堂”三个鎏金大字,字有三十公分,用以鞭策和勉励自己及家人,要永远勤俭持家。
“教子有方”匾是讲吴东侯为人分家的故事。
吴东侯江二十多岁的时候,为人干练,秉性耿直,处事公道,村子谁家有难办的事情,都请教他出主意,想办法,请其处理,一时名声大振。当时山北边的苇村,有一徐姓大户,土地一两千亩,房屋百十来间,家大业大,富足一方。每年到了夏季,把家里的银子用土车推到场里晾晒,可见银钱之多。徐家有兄弟十人,老父亲去世以后,兄弟们闹着分家,先是请来亲戚朋友调解,解决不下。
后来闹到村子里长处,怎么也管不了,无奈兄弟们闹到县政府。古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知县也处理不下,只好搁下。待到第二任知县上任,十兄弟又去告状,二任县长还是没办法解决,又放下。第三任知县上任后,十兄弟又上告,照样解决不了。
这时候,有人向徐家推荐说,新村有一年青后生,人有本事,处事公平,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把他请来,能把你们的家事处理了。于是,徐家兄弟二人就到新村,把家庭闹矛盾的情况向振江叙述了,恳请吴氏后生去为兄弟们分家。振江同意了,欣然前往,到徐家后,他根据徐家家产土地总数,房屋的总量,内外账务收支情况,各房人丁居住等实际情况,把家给分得一清二楚,十兄弟个个称心,家家满意。
事后,徐家为了感激这位办事公平公正的年轻人,专门做了一块两米长,一米宽的条匾,镂刻着“教子有方”四个大字,送到新村吴家,以彰其才。同时还送一杆能称三百斤重的楠木秤,以秤喻比他心志的公平公正,表达他分家的公道合理。
小伙伴们议论着“教子有方”匾,久娃思忖着:给别人作了好事,别人永远忘不了,给国家作了好事,历史会记住他。小伙伴们表示要把聪明才智用在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上,做一个有益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
小伙伴们最爱去的是三义庙,三义庙是明代修建的以纪念三国时期的刘关张金兰结义为主要内容的庙宇,其他地方修的是关公庙又叫老爷庙,而新村修的却是三义庙,这是新村人崇尚忠义的表白。庙里大门上边书着“礼义廉耻”四个大字,二门上书着“信义和平”四字。庙内有前中后三大殿。大殿门上边书写着“忠孝仁义”四个大字。殿内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斩华雄、鞭督邮等故事内容的壁画;有雕塑的刘备关羽张飞坐像和关平、周仓、关兴、张苞手握兵器的赳赳武夫的站像,关羽坐像两边柱子上有两行字: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马追风常照赤日
青灯观青史握青龙刀一生不愧青天
站在刘关张坐像前,僧人向小伙伴们叙述三国故事,解释大门上边题字的含义,开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告诫小伙伴们,要打同堂鼓,还得一二人。就是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得靠大家的力量。慢慢地小伙伴们的心里也萌发了结金兰的念头。
一天,小伙伴们又聚集在三义庙里,面对刘关张坐像,谈论刘关张结义以后最终把事业干成了的壮举,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人多力量大的好处。大家深刻理解并认识到,要打同堂鼓,还得一二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拾柴火焰高。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