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岛:夺宝奇兵 海皇帝蔡牵(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小时候就常听奶奶和家乡的几个老渔民们提起过关于蔡牵的英雄事迹,人人皆说蔡牵是一位极具传奇性的人物。在中国南方,至今仍然流传着他的反清英勇故事。闽南一带的老渔民都说蔡牵是个好济贫扶弱的好海盗。他的船队从来不打劫那些过路的渔民和正当经商的船只,只打劫那些路过的官船以及一些专门与贪官勾结的商船,当然也向海外路过的商船纳税。

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开始搜集有关蔡牵的故事。

蔡牵的祖籍原是河南。

隋末北方战乱,河南陈留蔡大业之子蔡允恭隋众逃入福建,居龙溪。蔡允恭于唐贞观年间卒于龙溪新恩里屿头(今龙海市),墓尚存。蔡允恭后裔蔡志顺,生三子,长子允藏迁居同安西柯镇西浦村新厝顶(即清乾隆嘉庆年间海上武装集团、镇海王蔡牵的故乡,但该村现无蔡氏)。次子允昭迁居安溪县溪内,三子允灿之后裔十七郎于宋时自龙溪许坑入赘金门平林陈家,子孙以蔡为姓。

历史记载中的蔡牵是同安人,出生于漳浦的一个贫穷人家。因家庭贫困,又自幼父母双亡,蔡牵早年流落在外,当渔工,多次出海歉收,被渔友所嫌弃。蔡遂先匿伏舱下,待张网旺收时大笑跃出,群疑随而消歇。

嘉庆年间的朝廷愈加**,百姓苦不堪言。其时渔工多三餐不接,蔡从中串连,以蔡牵为首的闽东渔民起义军趁势揭竿而起,雄距福建霞浦三沙和南乡水澳一带的海面上,杀富劫船,济贫救困,深受沿海百姓拥戴。

起义军势力日益壮大后,蔡牵自称“威武镇海王”,并建立国号为“光明”。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蔡牵盘踞南麂列岛,以马祖澳的马祖宫为据点,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海上军事活动。

然而,史学家们却对蔡军队褒贬不一,有称为“寇贼”、“海盗”,清政府称他为“逆贼”,但是百姓们却传颂他,并称之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反抗压迫的英雄”。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窃贼?

嘉庆十三年(1808)秋,八月十七日,蔡牵和清军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最后不幸被两军打败。在海上,蔡牵毅然引爆巨炮,裂船自沉。蔡和妻儿以及船内的伙众共二百五六十名壮烈牺牲,其它船艇部众千余人降清。蔡牵纵横海上数十年,劫富济贫,自己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但是蔡牵死后,他的财宝随之从这世上消声灭迹。

因为蔡牵好劫富济贫,起义反清有功,所以英名传世,算得上是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至今南麂岛上仍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传说。

蔡牵死后,人们并没有找到蔡牵的财宝。传说中蔡牵生前是将财宝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那么这些宝藏到底是藏在什么地方呢?我不禁好奇起来。如果蔡牵真的有那么多财宝的话,那么世人为什么找不到财宝?

也许就如后人所说的那样,蔡牵是秘密把财宝埋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但是义军长期与清军作战,蔡牵的每一艘船上肯定都会有一些用来作军用储备的财宝。当然,聪明过人、精明强干蔡牵是决不会将财宝集中藏在同一个地方。那么蔡牵的财宝到底是藏在哪里呢?

关于蔡牵财宝之说众说纷纭,瀑布闽南,令人莫衷一是。

以下是我的三个推测:

一,蔡牵一家长年以海为家,家不离船,蔡牵肯定会把一部财宝藏于船上,在蔡牵引爆巨炮裂船自沉后,船上的财宝也就随着蔡和船内伙众共二百五六十名沉入海底。

二,据说那些降清的蔡牵的部下也肯定私藏有财宝,但是那些官兵又是怎么处理那些缴来的财物呢?如果官兵都把从蔡牵战船上缴来的财宝全都上缴给朝廷,那么是不是朝廷对外保密,隐瞒百姓?

三,蔡牵自幼父母双亡,所以知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