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愁眉苦脸,考虑要不要去跟先生告状?
可一琢磨,教识字的老先生一看就迂腐无比,这种人最怕麻烦了,肯定不会给他撑腰。
索性沈溪也不太在意那些纸,家里有王公子给的一堆,这些就当是交“保护费”给这些比他大的同学。
“吵吵什么?赶紧坐好,接下来我教你们认新字。”
老者收完束脩回来,红光满面,毕竟来学识字交费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不管学生学几天,学费概不退还。
到了老先生这个年龄,就靠微薄的束脩养家糊口,多一个学生就能多赚点儿钱,对他来说是大好事。
随后老者继续教写字,无一例外都是让学生拿小木棍在地上划拉,反正破庙里外都是泥地,划拉完用手一擦就重新平整。
老者倒也负责,每教完两个生字,就会让学生自己写,学生因为看不到老者在沙盘上写的字,通常会上前去看。
沈溪则不同,那些字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他闭着眼睛也能写得工工整整。
整个上午老者只过来看了一遍,就欣慰地点头嘉许:“好,写得不错,继续保持。”
下午学生都要回去帮家里做事,不开课,沈溪拿着空空如也的书包回到家中。
这个时辰沈明钧尚在王家做事,周氏则带着林黛去了裁缝铺,院子里只剩下沈溪一个人。
他把之前准备好的东西重新整理一遍,然后开始仿照古人作画。
书画从压纸到成品,再到做旧,几百年后技术已经更新换代。
很多连先进的仪器都测不出真伪,若是他可以做几幅前朝名人的书画出来,价值就不是几两银子了。
而且把赝品作好之后还需要雕刻印章,调制印泥,做这些都是手艺活。
这段时间,沈溪已经用压好的纸画好几幅画,全是模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的作品。
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湖州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著名画家。
大明初年王蒙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兼能人物,字画在当朝流传甚广,推崇并私下收藏的人非常多。
加上交通不便,年代稍微久远一些别人也很难考证真伪。
若要拿那种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传世名作来作赝,
一来是沈溪以手头上的工具不可能做旧做到天衣无缝,更重要的是别人不会信那样的重宝会出现在小小的宁化县城。
最初几幅,沈溪都不太满意。
虽然以他的技术,一般的书画藏家已经很难辨别真伪。
但他要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必须拿出一幅作品来跟原作摆在一起也分不出真假,这样才是作赝的最高水平。
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
经过前几次的失败,沈溪轻车熟路,不到半个时辰就把画作好,这次比之前所作的效果好了许多。
沈溪这下满意很多了。
再接下来就是要刻历代收藏家的印章。
因为沈溪要作的是王蒙的画,完全模仿王蒙的风格,不需要遵照任何现成的模本。
他需要做的就是在明洪武、永乐、洪熙、宣德等年代找两三位有名的收藏家出来,雕刻他们的印章盖上就行了。
最后便是做旧工序,把书画做成放置了一二百年的模样,这样一副王蒙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