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复那克扣赏钱的衙门衙差,沈溪用了几天时间,编撰了一部简版《杨家将》。

描写宋初杨老令公、佘太君以及杨家七子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演义说本。

虽然故事是简版,不过二十回,但因为汀州府南戏班子演出的《四郎探母》的影响力正在慢慢发酵。

沈溪把说本送去茶楼交给说书先生后,没过两天城里就开始流行起《杨家将》的故事。

沈溪没有从这次写说本中赚任何钱,但他知道事情早晚会传到韩县令和工部林郎中耳中,那时他就能讨回公道了。

因为他在自己编撰的《杨家将》里做了手脚,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这天,周氏拉着沈溪到房里:“我跟你爹商量好了,明天城西有个老先生开课,教未发蒙的孩子认字,

你也去,一定要好好学,不能辜负娘的期望,知道吗?”

虽然只是去跟一个落魄书生学识字,甚至连科举的边都沾不上。

可这对于周氏来说却是件意义非凡的事,贫苦人家的孩子,有机会认字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

家里不但给沈溪买了纸笔,还买了一方砚台和墨,并连夜拆了件旧衣服给他缝制书包。

第二天清晨,沈明钧送沈溪去上学,等到了地方,沈溪才知道所谓的课堂只是一间破败的土地庙。

一个满脸皱纹、穿着破旧儒衫的老者,身体衰弱得连手脚都有些哆嗦了,

这会儿正用小木棍在面前桌子上的沙盘里划拉出两个字,让下面十几个孩子跟着他一起读。

“……这是旧,这是新,比如你们身上的衣服,刚做的就是新的,穿久了就旧了!”

老者说了半晌,下面的学生依然不明白,许多人脸上挂着迷惘之色。

这时候老者看到外面有家长带孩子来,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连忙放下手里的教学工作走出破庙。

沈明钧要跟老者说束脩的事,便让沈溪先到课堂去。

沈溪走到那些不断打望他的学生中间,把自己带来的小木凳放下,然后把书包放在板凳前,这才慢慢坐下。

沈溪见周边的目光中充满贪婪和觊觎,暗呼不妙,赶紧把书包从地上拾起抱进怀中,免得被人拿走。

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来学写字,都是要等到十岁左右稍微明白事理时,沈溪七岁,在这群学生当中最小最矮。

“喂,小子,你哪儿来的?”

一个皮肤黝黑,看起来又高又壮的少年问道。

沈溪打量这少年,对方面容老成起码十四岁了,挥舞着拳头凶巴巴地瞪着他。

沈溪低下头回答:“我来自桃花村,名叫沈溪。”

周边的学生论纷纷,那少年满脸愠怒:“来这里,你只需要明白一件事,在这儿必须听我的,不然就揍你。”

好汉不吃眼前亏,沈溪面对这样一个足足高出他两个头的家伙,没有丝毫道理可讲。

“你书包里是什么,拿出来看看!”

说着那少年便冲过来抢沈溪的书包。

“这是我娘给我的……”

少年怒道:“就你有娘我们没有?拿来!”

一把将书包夺了过去,等把书包打开看到里面的纸笔,

就见到金银财宝一样,眼里射出贪婪的光芒。

“哇,居然有笔有纸。来来来,我们分,你们一人一张吧,个头小的一人半张,剩下的和笔一起都归我。”

那少年明显老大当久了,分起东西来很有条理。

沈溪就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