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予安就顺着何春杏的意思走了过来,瞅了瞅她带回来的鱼。
实际上这年头能有东西吃就不错了,哪里还会挑三拣四地嫌弃这不好那不行的。
柳予安也习惯了家里啥都没有的日子,有时候兄弟从河里能抓点鱼回来能炖个汤,家里都能高兴的很。
现在倒是能挑拣起来看哪条喜欢吃哪条不喜欢吃了。
柳予安上前看了看,表示都行,他也不是那样挑食的人。
“大的留着,咱们过年的时候桌上也有个菜,”何春杏就和柳予安说,“往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奶都是跟着三叔家一起的,我想着今年咱们家就在自家吃,一起过个年三十。”
柳予安对于何春杏这安排也没有异议,和三叔一家一起过年那叫热闹,自家过年那也挺好,反正他不挑剔。
何春杏就捡了三条稍微大点的鲫鱼又挑了一条快三斤的鱼出了门。
三条大点的鲫鱼也差不多有一斤多,这是准备给那想要鱼下奶的婶子家换的,两斤半的那条是送去给何水生的,来年也得让这个大队长照应着他们家呢。
柳予安这身子骨这样,重活那肯定是不能干了,何思甜之前来的时候就给她带来了一个消息,何水生说等开春之后让柳予安去管农具。
这是一个轻省的活,管大队上的农具基本上就是登记一下,有坏的就得及时和大队长报告。
这种活呢,因为太轻省,所以工分算不上高,因为还要登记啥的,那就得认点字。
前头知青院那里倒是有人惦记上了这个工作,何水生没同意,这种一般都是安排给老弱病为主的,知青一个一个好胳膊好腿的,还想惦记这种活。
就是他们大队上身子骨好点的,都不惦记!
何春杏也没想到何水生能想到这里,这活的确比较适合柳予安,活不重,也累不到他,基本上也都是闲着,就早上领农具和晚上还农具的时候多注意点就成。
这样的人情,她自然也是要记着的,刚好送一条鱼过去,也给人一个新年新彩头。
她出门的时候还不忘让柳予安送一条大的和几条小的到隔壁的三叔家去,顺便拿一块豆腐回来,晚上好炖汤喝。
柳予安就应了,路不远,提着鱼就去了何长青家。
这两天何长青家做豆腐的活也少了不少,不过也还是照例会做上两板豆腐,村子里头的也都会过来换点。
做豆腐最容易剩下豆渣,这会豆渣也是个不舍得浪费的,家里人就没少吃豆渣饼一类的,闹得马香梅四个儿子一看到豆渣菜啥的,一张脸都快成菜色了。
每年家里到了冬天都是这样的操作,虽然早就已经习惯了,可也不代表着大家会爱吃啊,也好在家里养了两头猪,杏子那头养了四头,大部分的豆渣一类的都是进了猪嘴里,可家里也还是保证每天会有一顿带豆渣的菜。
柳予安一提着鱼过来,几个堂兄弟那就赶紧招呼着人进屋子,万一冻着了着凉可就不妥了。
“杏子去钓鱼咋也不喊我们一声,好歹也还能一起搭个伴。”
“杏子也是突然起意,一早说许久没吃鱼了,想着喝个鱼汤,其实就是在家呆了几天有些待不住了,想出去溜达溜达。”
柳予安就同何爱国说,“堂哥你们家忙着做豆腐呢,辛苦的很,能多歇一阵是一阵,所以杏子才没想着来喊你们一起去。”
何爱国想了想也是,现在自己每天干完活之后就只想往着炕上一躺,脑袋放空,啥也不干。
真要喊他出去钓鱼,走到河边的路都能叫他心生烦躁,更别说还要耐着性子在那边坐着一边吹着冷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