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官路周胜利赵丽珍 第121章 县长暴怒(4/30)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我们运往江海市场的蔬菜大多是头一天采摘,当天下午在市场上交易凑满车后连夜发货,次日早上就出现在江海的农贸市场上,非常新鲜。”

“他们区领导已经注意到是我们的进入结束了江海人民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要求工商分局尽快与我们进一步洽谈合作,把我们龙山的摊点推广到他们区所有的农贸市场。

“在江海时我了解过,江海市总人口近两千万,目前蔬菜供应主要靠郊区的不到十万亩菜地。现在与我们合作的这个区人口二百三十多万,仅靠龙山的一万多亩菜地和目前规模的批发市场无疑杯水车薪。”

“鉴于此,我有几点想法向诸位领导汇报:第一,借中央要求大力调查农村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龙山大幅度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特别是冬暖大棚种植面积。”

“第二,整顿蔬菜批发市场秩序,改善市场经营环境,扩大市场规模。”

“第三,我们洪蒙县共有一百八十万亩耕地,是否能在不影响粮食生产这个大局的前提下多发展蔬菜生产。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一户农民有一亩大棚菜就是个万元户,我们现在有市场,抓住这个机会能把农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

常清明点了点头,开始点名发言:“召同县长,你是分管农业的,你先说说。”

孟召同道:“周书记是县委领导,不能只看着龙山镇,只想着龙山的农民收入。我个人感觉发展江海市场,对我们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精神是一大助力,往后我们的蔬菜在江海市不能再打龙山牌,应该打洪蒙牌。”

“我们县里拿出一个规划来,今冬蔬菜种植可以达到多少亩,随着那边市场的开拓最大可以达到多少亩。有了规划才能与人家洽谈。”

单县长发言:“龙山的菜贩开创了偏远乡村农民进入大城市直接销售蔬菜的先河,给我们更多的蔬菜进入江海制造了机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机会不会永远在那里等着我们的,一旦我们的蔬菜供应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很短时间内就会有别的地方的蔬菜进入。”

“所以我们在与对方洽谈时要抢先机,签约时还要有排他性内容,在我们能够从质和量上满足对方需求的前提下,对方不能批准其他新的地方的蔬菜进入市场。”

唐宏达发言中着重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是龙山蔬菜进入江海市场是龙山人的智慧,淡化了镇里在这当中起的作用;二是当面给二位副县长压担子,暗示与江海方面的合作工作应以政府为主。

最后他还顺便压制了周胜利几句:“调整种植业结构是中央的要求,但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工作过于偏急,一说调整产业结构就连粮食也不种了。农民还得吃别人种的粮食,岂不是笑话?”

唐宏达发言过后,常清明点名道:“自强主任也谈谈你的意见。”

办公室主任黄自强是县委常委,按照县领导排序在周胜利之前,常清明点名他发言就是要他把前面某一人在发言中引偏了的议题再拉回来。

果然黄自强在发言时强调了县委领导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是近阶段我们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我建议,县里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由李书记和唐县长分别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

“办事机构最好是常设机构,近期负责与江海方面的工作洽谈,洽谈签约过后还有一个洽谈条约内容的落实,我们这边主要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下一步有成千上万的洪蒙人进入江海从事经营活动,对这些远离我们的商贩管理也不能间断。这个常设机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