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上空的鹰 第232章 风雨欲来(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1919年3月5日,斯特里加尼村附近显得异常热闹。

这里原本只是一座宁静的小村庄,戈伦河顺着村庄中心静静的流淌,敌人若要进攻根据地是弯弯绕不开斯特里加尼的。

白匪军自然也知道这点,十几名骑兵跑到北面的阵地外也不靠近,隔着五百多米散开来,七八米宽的河水上伫立着一座独木桥,一名士兵跳下马小心翼翼的朝对岸走去。wWw.七Kzw.

方才他用的踩踏几次,木桥只是发出轻微的震颤,想必能够平安通过,走到桥中间的士兵忽然踩到一处凸起,枪声和惨叫声齐齐响起。

又是子弹雷!

士兵摔进冰冷的河水里,鲜血顺着脚掌不断往外流淌,这是今天第三十五例踩中地雷受伤的士兵。

自从佘佩托夫卡的兵工厂能够生产质量更好的复装子弹后,原先生产的劣质子弹便成了让指挥部头疼的东西,射击距离近不说还非常容易殉爆,而他们足足生产了七万多发这样的子弹。

民兵队的战士宁愿用老式套筒也不愿意用这个东西,发下去之后他们往往丢进仓库里去吃灰,直到参加过欧洲战争的老兵在士兵苏维埃会议里发言声称他有解决的办法,孙谦便将他请了去。

“虽然劣质子弹不能用来射击,但却可以做成地雷,拿树枝随便在地上戳个洞,放进竹签再把底火怼上去,只要敌人踩到就会爆炸。”

“妙啊,这七万发子弹那就是七万枚地雷,够让敌人喝上一壶的。”武器专家波特鲁眼前一亮,既然这种子弹没有准头,那就让它零距离发射,就算炸膛也会炸到敌人身上。

完美的主意,他连忙问道:“这是你想到的?”

“不是,据说是英国士兵用过的方法,我们连当初撤退时用过,可惜还是被敌人追上了。”士兵挠挠头,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方法究竟是好是坏。

“难道他们有很多排雷士兵?”二营长列夫不禁发问?

“比那个简单,他们推着几个石磨探路,子弹雷就全被破了。”

“这还真是个办法,只要找到了埋地雷的地方顺手丢个石头也能排雷,不过这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感谢同志您的提醒。”孙谦客气的送走士兵,心里有了主意。

于是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踏板子弹雷、树枝子弹雷、石头子弹雷和卢布子弹雷应运而生,前几种只要小心规避还有机会躲开,但印着双头鹰的硬币总让人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捡。

仅仅一天不到就有二十多贪心的白匪士兵被炸断手指,当他们流着眼泪捡起所谓的金卢布,却发现那只是压了花的铁片。

“艹,别让我知道是谁研制的这么恶心的地雷,我非得在他身上开几个眼!”断了手指的白匪士兵骂骂咧咧的将烂铁片丢进树丛里。

“阿嚏!”远在斯拉武塔前线的孙谦忽然打了一个喷嚏。

“司令员还是要注意身体啊,最近的天气似乎要下雨,倒春寒可不是闹着玩的。”警卫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动作麻溜的从背包里掏出披风给孙谦披上。

“谢谢,阿列克谢,听说你是斯拉武塔人,为什么要参加我们红军呢?”孙谦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拿出望远镜看向几公里外的狭长地带,白匪士兵正在集结,数百人的工兵部队在戈伦河边上修筑防御工事。

阿列克谢挺直腰,郑重的说道:“我是孤儿,从小乞讨长大没读过什么书,但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官老爷们说我们命该就是要吃苦,可我不信!”

“后来红军来了,听了宣讲员的话,我觉得那就才对的,粮食是农民种的,房子是工人造的,资本家和官老爷做了什么呢,他们什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