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星传奇 第七二六章 谈艺(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这几个艺术家不但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巨匠,而且都是为抗战奔走呼号的爱国志士。象徐悲鸿,就是刚从香港、新加坡回来,他是去那里办画展为抗战筹款的。

傅抱石此时是郭沫若的秘书,跟随郭沫若经历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时许多宣传作品都出于他的手笔。这个时候,他的《明末民族艺人传》已经出版,由郭沫若作序。

刘一民首先翻开《明末民族艺人传》,入眼看到的就是郭沫若的序言,只见里面写道:“北京破后,直至清顺治初期,若干书画家在异族宰割下之所表现,窃以为实有不容忽视者,文湛持兄弟、黄石斋夫fù、史道邻、傅青主乃至八大、石涛诸名贤,或起义抗敌,或不屈殉国,其人忠贞壮烈,固足垂千古而无愧,其事可歌可泣,一言一行,尤堪后世法也。兹民族危难,不减当年,抗战建国,责在我辈。”

看到这里,联想到汉jiān文人们为虎作伥的丑恶行径,刘一民不禁击节赞道:“郭沫若先生不愧是和鲁迅先生比肩而立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女神》、《呐喊》堪称我国新文化运动双壁。鲁迅先生去世前到西安参观,我曾有幸陪同先生到大雁塔、华清池一游。不意今日又在这盛产名酒的双沟镇幸遇郭沫若先生一行,开卷既闻忠烈之气,大受教益。郭先生,请恕我不喊你郭厅长、郭主任,喊你郭先生或沫若先生,这是我内心里对你毁家抗战的无尚尊崇。你发动文艺抗战,表彰民族气节,鼓舞我**民团结抗日,功在国家,功在民族,攻在千秋。沫若先生,一会儿我们好好喝顿酒,表达八路军将士对勇赴国难、投身抗日的文艺战士的尊敬和感谢!”

郭沫若早就听说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是能文能武的少年英雄,刚才见面的时候见刘一民喊他郭沫若先生,还以为刘一民不了解自己的背景,不愿涉及政治之争,专门探讨艺术。这一听刘一民说毁家抗战,郭沫若忍不住集想起了留在日本的妻儿,唏嘘不已,眼眶也有点湿润,大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傅抱石见刘一民首先看的是自己的书,赶紧说道:“刘师长,这书篇幅稍长,一时半会儿看不完。请你先看大家的画作吧!”

刘一民闻言合上了书,开始仔细地观看画家们的大作。

这些艺术家都是历史上蜚声中外的大家,每个人的作品拿到刘一民原来生活的时代都是国宝。不过,这个时候正是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发轫时期,中国人想学西洋画的立体、光影、人性,又没有西方文化的底蕴,画西洋画画的还稍显稚嫩。中国传统绘画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有点没落。这些艺术家们都处于探索阶段,象黄宾虹、徐悲鸿,都是在画西洋画的同时,也画中国画,还想着怎么样把二者融合起来。象张大千,那是一边画一边临摹,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

刘一民看了一会儿,见艺术家们带来的画作都是自己的精心之作,或油画或国画,山水人物,chūnhuā秋月,应有尽有,都是非常宝贵的作品。不过他们到八路军根据地后的作品,大部分画的都是冬日的沂门g山水景致和苏北、皖东北风光,另外就是倪华、唐星樱、赵小曼、晶晶的人物画,连和儿都成了画家笔下的小八路,穿着小军装,两眼黑白分明,活灵活现。、

刘一民不知道这些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良苦用心,见画上除了落款就是赠送倪华等人的字样,心里觉得怪怪的。

不能说画家们画的不好,你看画面上的倪华,有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形象,有做手术时的形象,有披着长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看得刘一民都一阵痴mí。

最后,刘一民的目光定格在一副《运粮图》上。这幅画画的是绥远抗战时为前方将士运送公粮的场景,上面有田汉先生的题诗:“烽烟处处忍凝眸,此是存亡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