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者,中华四渎,天下七河,滋养万物。
面积并不大的淮河两岸,粮食产量占据了全国的五分之一。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但是,好也是它,坏也是它,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建国以后,淮河上下游已经动员了上百万民工,修建了上千座水库,上万个塘坝、水闸,但是,依然没有彻底降服。
“大林,别发呆啊!”
李保国叼着烟锅子朝着李林喊道,“赶紧搭棚子,等会别下雨了。”
“中。”
李林急忙应了。
都是常年来工地修河堤,水库,挖大沟的,搭棚这种事,大家都熟,所以不需要李林多话,村里的老人就开始拿着大锤在四边砸木桩,人多力量大,事好办,不一会儿,一个长二十来米,宽七米多,盖着玉米和高粱杆的工棚就搭好了。
昨个从中午走到现在,晚上吃了点窝窝头,继续赶路,一夜未休息,等李占江、邱大兴等人垒好三个灶台后,大家伙迫不及待的熬了三大锅高粱粥,泡着发硬的窝窝头,一人一勺咸萝卜条,吃完就躺席子上睡觉了。
周围呼噜声震天,脚臭味晕人,李林很是无奈,但是实在太困了,鼻子里塞了两个烟蒂,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大雨飘摇,雨水已经漫进了工棚,李保国、李国福等人穿着雨衣,拿着铁锹在旁边挖排水沟。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向胜利进军!”
大喇叭适时的响了起来。
下晚,雨停了,朝霞满天。
茶庵村的工段大概二里地,老人挖土,像李林这种年轻一点的,推独轮车送土,道路崎岖不平,一场雨后,更是泥泞不堪,李林推了两次后,干脆直接扔了,用扁担挑。
大概长时间没干活了,渐渐受不了这种苦,临睡觉时候,发现肩膀都磨出了血。
“奶奶个熊。”
李林小心翼翼的脱了衣服,光着膀子,气鼓鼓的点着了烟。
“大林,我看到洪振中了。”
李光山从外面跑进来,一边提着裤子一边匆忙道。
“这老小子,早就想扇他了。”
李林站起身,腾的站起身。
李国福慌忙在他身后喊道,“大林,可不能犯浑啊。”
“你甭管,我心里有数,”
李林见李保国和李国安也要跟上了,摆手道,“叔,你们歇着,我跟二哥去就行。”
他们毕竟是村里干部,身份在那呢,最后要是闹出事情,容易吃挂落。
“我去没事吧?”
邱大兴见李林点头,便直接跟在了李林的身后。
河堤上到处是烂泥巴,李林深一脚,浅一脚,借着竖在边上并不明亮的电灯泡,顺着李光山手指的方向,直接往前面去。
“大林,我就瞅着眼熟,原来真是你,以为看花眼了呢。”
说话的是中年人个子高大,光着膀子,光着脑袋,身后跟着四个年轻小伙。
他看到李林后,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皱巴巴的烟,然后往李林跟前道,“差烟,别嫌弃。”
“烟是好烟,就是你这么个人吧,我看着嫌弃。”
李林自己从口袋里掏出来烟,李光山划着火柴后,他趁势就点着了。
洪振中是岔路镇的老痞子了,上工不认真,干活不积极,可偷鸡摸狗的事情一样不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