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飞想不到李林居然说这种话。
但是,仔细想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他在农村也只是熬了两年,现在好歹跑回来了,“你这说的也是,本地人农村的,还要在里面熬一辈子呢。”
“所以啊,这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你与咱们这些泥腿子一对比,是不是感觉好受一点?”
李林说完就丢过去一根烟。
“哥,你真初中毕业,说话都跟别人不一样呢,”
张小飞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大重九,接着从一旁的马亮手里接过煤油打火机亲自替李林点着了,“跟你一对比,我这幸福感一点都没,瞧瞧你这大院子,这左右就你一个人有这条件。
像咱们这些人,还住大杂院呢,哥,不瞒你说,我全家七口人,就两间屋,我这插队回来这么长时间,还跟我父母、妹妹,全挤在一个屋呢。”
再看一眼立在门口的影壁墙,羡慕之情掩饰不住。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对比,越感觉悲哀。
哪里还有什么幸福感!
“哟,那你这得加紧买房了,不然以后可没地方结婚。”
李林实话实说。
至于拆迁?
这片是想都不用想,单位要是不分房或者自己不买房,那就不是四代同堂了,而是四代同室,不过,实话实说,比北漂好一点,一样能凑合着娶老婆,孩子还不差学区。
“哥,你这又笑话人了,我这连个工作都没有,”
张小飞点着后,急忙把火机还给了马亮,接着道,“哪里还有钱买房,能吃上饭,饿不着肚子就算不错了。”
“饭要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着急。”
李林明白他的意思,这是想从自己这里找路子,可自己并不接他的茬。
年后,社会经济愈发活跃了,披着“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皮的私营老板越来越多,但是总体不算太开放,了不起就中关村、苏南、温州、广深有点起色。
大家发展都是偷偷摸摸的,尽量都是老乡和亲戚里找帮手,信不过外人,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就跟中国近代史一样样的,从广西老表开始的太平天国再到以曾剃头、李大架子为首的湘军、淮军,都逃脱不了亲缘、地缘关系。
干了一辈子工地的大老林更明白,还是老乡好用。
只有老乡才肯每个月领点生活费,年底才要工钱。
说白了,就是老乡好骗。
而且,老乡顾忌乡里乡亲,不会轻易举报你。
外人?
不是那么好忽悠,也不容易让人信任。
更何况,眼前这小子,不像是什么人才,更像是个二流子。
这种精神小伙,当过两年知青,就以为看透社会冷暖,浑着呢。
李林见的多了,也不敢多招惹。
一边呆着去吧!
“哥,你这刚搬过来,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你尽管吱声!”
张小飞拍着胸脯道。
不看李林穿着,只看对方住的这宅院,就知道是大户!
哪怕是租的呢?
正常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租这里的两间房子!
“放心,以后啊,有用得着你的地方,我一定不会客气,”
李林接着好奇的道,“这些日子,怎么就这么多事?”
这么多蠢货往枪口上撞,不科学啊?
张小飞左右张望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