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众人回话,他便竖起来两根手指头,“这个数!”
“二千?”
田老四试探性的道。
“二千块也值当我费劲吹?”
贵三白了他一眼。
“二万?”
田老四说完,见贵三依然摇头,用不可置信的语气道,“不能是二十万吧?”
“很稀奇吗?”
贵三叹气道,“你是没见过啊,天不亮,货刚到,还没摆上货架,就让人给抢光了。”
程玉山震惊的道,“卖衣服那毛利至少是一半,那二十万的一半就是十万,十天就能成百万富豪?”
贵三摆手道,“零售的毛利高一点,做批发的不见得有那么高。”
李林笑着道,“哪怕只有百分之十,一天就能成万元户。”
“人民币赚多了,人家就开始打外汇主意了,”
贵三笑着道,“想往海了做,就得买进口产品、用进口设备,这全离不开外汇。
那些香港人算是钻到空子了,到了羊城也是人五人六的。”
钱长江道,“能惯这毛病?”
“你是不知道身份的重要性,”
李林算是多少了解了一点,“借助侨胞身份,开个外资公司,出口的话,可以多留外汇。”
贵三点点头道,“哪怕是小瘪三口袋一毛钱没有,地方政府也给出钱合资,既能留存外汇,也算招商引资政绩,所以啊,你们看着吧,去香港办身份的人会越来越多。
你们也得抓紧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田老四挠头道,“哎,我就是个挖沙的,没那个本事搞什么出口,就这么凑合过吧,饿不死就中。”
临近春节的雪下起来有些恣意,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铺天盖地。
无论是汽车还是拖拉机,全部都停了。
李林闲的要死。
最忙的是反而是李玉。
忙碌了一整年,到春节了,哪怕大人舍不得给自己扯一身新衣服,总要给孩子换一身的。
李玉的铺子就没断过人,无论是布匹还是成衣,要不是年前补得货多,都快断了。
她招了两个学徒,就这也忙不过来,程玉梅和钱家老太太都去帮着打下手了。
家里只剩下李林和三个孩子。
中饭、晚饭,全部是对付着吃,做的口味不能说差,但也算不上好,钱长江都嫌弃的不得了,宁愿一个人在家捞面条,捂被窝,都不愿意过来。
李林买了一堆一堆二脚踢回来,带着三个孩子,在刚铲完雪的门口玩,不时的嘭嗵一声。
玩的时间长了以后,李林又怕外面待时间长了,冻着孩子,又把他们提进屋里,用高压锅给炸爆米花。
实在不知道做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