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林苔在鸟鸣声中醒来,毫不意外地热出了一身汗,屋子里没看到池骋,想来是已经出去了,他晚上睡觉搭的床也收起来了。林苔还没睡清醒,眯缝着眼,迷迷糊糊地起身,伸长脚去够床下不知跑到哪里去的鞋子。
等穿好鞋,来到八仙桌前,看到桌上盘子里放着一根油条,还有一口碗,碗上倒扣着另一口碗,林苔掀开倒扣的碗,有细密的小水珠落下,碗里是白米粥,林苔摸了摸碗边缘,还有些温热。
这应该就是池骋准备的早饭了。
林苔吃完早饭,发现昨天做凉皮之后用了不少的水缸里又打满了水。林苔心里默默地给田螺姑娘池骋点了个赞。
林苔烧火热了一锅水,又掺了点冷水倒入盆里,打湿毛巾简单地擦了擦身子,换下的衣服也一起给搓了晾到院子里的细绳上。
想着家里没有调味料,林苔拿上钱拎着菜篮子准备去菜市场里买点。
池骋家的平房在靠近市郊的地方,过两条街道就是近两年刚办起来的一个菜市场。起初是改革开放后附近乡下的农民担着地里新鲜的菜来卖,没多久人越聚越多,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菜市场,只是自发的乱糟糟没有管理,小偷小摸屡禁不止。
前两年出了几次事情后,市里面就统一规划,在原地址的不远处划了块地皮,由政府牵头建了个菜市场,把菜农都迁到里面去了,里面可以购买或者长租摊位,也可以每天花一毛钱租一个流动摊位。有眼光的人早早就购入了几个位置优越的摊位。
两年过去,渐渐地里面种类越来越多,开始有人卖猪肉、鸡鸭,手艺好的还卖起了熟食,自然也少不了常见的调味品、锅具什么的,应有尽有。
因为每天早上赶早市买新鲜菜的人多,门口也渐渐汇聚了一批卖早饭的摊子,池骋今天的油条八成就是那边买的。
林苔边走边看,四周的院墙上工工整整地用大红色的油漆写着一些时代标语,“一人结扎,全家光荣”、“优生少生,幸福一生”、“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不一会儿就走到了菜市场,林苔来得晚,门口的早饭摊子大多收摊了,还有一些正在收拾摊子,林苔简单地瞄了一圈,有卖包子的,有卖油条豆浆的,还有卖糯米饭的,都是本地常吃的早饭种类。汤汤水水比较少,毕竟不太方便。林苔也是江市长大的,江市人喜食糯米,年糕,没有吃面食的习惯,后世大火的螺蛳粉、各色小面之类在这边市场反响都一般。
林苔学校里学的是糕点,后来毕业后自己还报名学习过江市市政府推出的免费职业培训学习了西点,但是这两样门槛都高,准备工具多,单价高,当初林苔就听人说过,烘焙坑,几百块买个烤箱只是开始。在八十年代,林苔更加不敢贸然尝试,生怕赔得血本无归。
至于穿越者必备的卤肉大法,林苔倒是想做,可她一是不知道什么好吃有名的卤料方子,二是现在囊中羞涩,还没有购买肉食的本钱。
林苔准备做凉皮凉粉生意,赚个两个月夏天的快钱。不过不在江市做,江市地方小,人与人之间攀亲拉故,自己这边做着生意,转头就能传得人尽皆知。
原主出事后出门常被人指指点点,后面两个月哪怕原主这般厚脸皮都不愿意再出门。林苔自小在意别人眼光,自从发现自己打手语会引来别人诧异的目光后,几乎不在公共场合比划手语,自然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这也是她想要离开江市的原因之一。
她打算拿了钱去海城,海城是大城市,外来人口多,没人知道原身这段往事。何况这几年海城一直在兴修建筑,大夏天的,拉着摊子去工地附近卖卖凉皮绿豆汤,混个温饱想来不成问题,如果生意火热,想来几个月就能赚到本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