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敲门声响起,谭育民顿时收敛神色。
“进来。”
走进来的是他的得力助手洪秘书:“谭厂长,庄主任和池先生到了。”
“请他们进来吧。”
“好。”
不一会儿,就看到两个人走近。前面的是自己老熟人和搭档庄德义,他跟自己一样,是改革派的忠实拥趸。
后面进来的人看上去年纪不大,不过二十的样子,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很是惊艳。眉目清爽,一对少见的丹凤眼炯炯有神,一身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裤子也被他穿出与众不同来,一副少年意气风发的样子。
谭育民主动起身招呼:“请坐,洪秘,去倒两杯茶来。”
在谭育民打量池骋的时候,池骋也在小心打量着这个一厂之主。
一头短发,两鬓染白,眉头紧锁,似是有什么烦心事,颇为严肃的样子,看上去是一位正直严肃的人。
庄德义把池骋带到谭育民面前,介绍道:“谭厂长,这就是我跟您说过的池骋。小池,这位是谭育民谭厂长。咱们厂子能有现在的规模,全靠谭厂长英明。”
“老庄,说笑了说笑了。服装厂有现在,那是大家的努力和功劳。”谭育民摆摆手,赶紧转移话题,“小池,我听老庄说,那个火车站卖得很火的发圈是你捣鼓出来的?”
池骋摇头,解释道:“不是我,那是我爱人想到的,我只不是个帮忙卖货的。”
“英雄出少年,谦虚了啊。”谭育民看中的不止是他们的发圈,还有他们的卖货方式,这会儿正主在面前,他也不耻下问。
池骋说道:“现在的人一件新衣服虽然买得起,但是一件衣服价格摆在那里,总归是贵了,无缘无故也不会老买,可是发圈就不一样了,换个发型,换个发圈,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总是有些新鲜感。我爱人还琢磨出不少发型,我也是看到杂志流行什么那些女同志就喜欢什么,就想着拍几张照片宣传一下,也是为了方便卖货。而且以往供销社和商场都是等客上门,现在不少私人摊贩都是主动找人推销,服务态度也不一样。就像老话说的,要让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
闻言,谭育民点点头,说道:“说的不错,现在的思想观念是要变一变了。”可惜啊,还总是有人不思进取,想着因循守旧,还不如一个孩子想得明白。
又问道:“老庄说你想跟我谈合作?”
“对。谭厂长,您见过发圈的生意,那应该也知道这门生意好做。”说着说着,池骋拿出自己准备的样品,展示给谭厂长看,“这是我爱人设计的发箍。发圈要搭配发型,可是有些女同志不擅长编发,每天换个发箍也算是特色,还有这个发带式的发箍,把它和头发编在一起,看上去效果也不错。昨天我们请庄主任的夫人和女儿看过,您不信的话,到时候可以找几个女工来看看,听听她们的评价。”
“我这个月在服装厂门口摆摊,听说服装厂里一直开工三班倒不停的也就一车间,另外两个车间,二车间的货物常年堆积不好卖,三车间的情况更是江河日下。”
谭育民听到这里神色一凛。确实如此,三车间是宋副厂长的嫡系,不愿意正视市场经济的现况,还走着老一套的路子,而二车间则是两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现在一车间常年加班,虽然工资高了,可是常年以往,工人之间的怨言想必不会少,而二三车间靠着一车间拼死拼活赚来的钱悠闲度日,想必安稳不了多久。”他在摆摊的时候,可是听了不少抱怨,稍微一拼凑就能知道事情的大概。
“我们的发圈在市场上火起来之后,已经有个人和私人工厂抢占市场,可是海城服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