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林苔和池骋一大早就起来了,结果下了楼发现宗婆婆早就坐在窗前做衣服了。
林苔打了声招呼:“宗婆婆,起那么早?”
“人老了,醒得早。”宗婆婆笑呵呵的,“给小越做身衣服。这孩子如今长得快,一天一个个头。”
“那说明您养得好。小越有您这样的奶奶是他的福气呢!”林苔可没说笑,只要宗越不作死,有这栋小白楼在,以后日子好过着呢,毕竟现在谁能想到以后海城的房价是多么令人咋舌。
说话间,池骋进了厨房,这栋小白楼有自来水,烧饭做菜方便不少。池骋从小做饭,昨天见过林苔做凉粉,已经学会了,不等林苔开口就主动忙活了起来。
池骋开始煮粉,一碗面粉加六碗水,成本不高,这过程中需要一直搅拌,不然容易糊底。
第一次生意,两人都不敢多做,少少做了点试试水。
等池骋做完凉粉,林苔接过手开始做料汁,池骋则是给配菜切丝。林苔穿书第一天觉得自己味觉灵敏并不是错觉,她现在能根据调料汁里面细微的区别做出调整。现在她做的凉粉拌制之后,格外好吃。
两人给还没起的屈志伟留了饭,请宗婆婆帮忙转告。
准备好锅碗瓢盆,池骋一一绑到手推车上,趁着天色蒙蒙亮就出门了。
他们去的是就是不远处的服装厂门口,等他们到的时候,门口已经摆满了一排摊车,油条、豆浆、粢米饭、肉包、豆沙包、生煎、茶叶蛋,种类繁多远远超过林苔的想象,除了没有网络和一些家用电器,还有林苔心心念念的抽水马桶,海城的生活与现代也不差什么了。
池骋把他们昨天写的招牌挂出来,上面写清楚了价格和口味,旁边还写上了“送配菜”三个大字,其实早已经算到了成本里面。
现在一碗阳春面也不过七八分,还是实打实的面粉,而林苔的凉粉定价也是八分,因为要用不少调料,还有青瓜、胡萝卜、香菜之类的配菜。
海城服装厂是个大厂,改革开放后,厂领导有远见,早早地南下去羊城、港城取经,已经成为了海城时尚潮流的排头兵。厂子效益蒸蒸日上,工人福利也不错,手头自然就松了。
这也是庄母知晓他们想摆摊之后告诉他们的,让他们不要舍近求远。
虽然林苔的摊子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总有愿意尝鲜的人。果然,没多久,就有人被吸引过来。
“凉粉?我之前去中原出差的时候倒是吃过,没想到现在海城也有了。”一个穿着工装的男子走过来,看着招牌说道,“给我来一碗凉粉,要放辣,不要胡萝卜和香菜。”
“好。”林苔拿着池骋的刮刀旋了一圈,把刮下来的凉粉放到搪瓷盆里,加入调料按要求拌匀,最后盛到一个小纸碗里。
这卖纸碗的地方还是昨天中午宗婆婆吃了她的凉粉之后给介绍的。
有一就有二,很快就有人零零散散地上前来。
他们今天准备的量不多,上班潮还没过去呢,凉粉就卖完了。
期间他们还看到了庄叔,他见他们正忙,就没有上前来打招呼。
一份凉粉是八分,一盆凉粉大概是五个人的量。一盆的收入就是四毛,他们今天早上做了五盆,也就是半上午就卖了两块,除去成本,至少还有一块五左右的利润。而凉粉最好卖的是中午时候,今天早上准备不足,想到这里,林苔赶紧拉着池骋回家,摩拳擦掌地准备中午的份去了。
忙了一整天,等晚上洗漱好,林苔坐在床上算钱。
池骋晒好衣服,进屋看到皱着眉头算钱的林苔,不自觉地笑起来:“算清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