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村民们都知道今年该交赋税了。
根据以前在南面的时候所交赋税,心里也有些大概的估算。
都装好麻袋准备好了,现在知道了具体的收税标准,知道出入不大,都回去拉粮食了。
“爹,咱家是一次性交清,还是分两次交?”陆老大问陆老爷子。
陆老爷子略一沉思,说:“咱家先交一半,剩下的一半秋收后再交。”
“我知道了,爹。”
陆老大说完,喊了几个兄弟去拉粮食。
预计先交4千斤小麦,剩下的等秋收后再看看,是交玉米还是稻谷。
兄弟几个套了牛车,两辆牛车拉了1千多斤麦子,来到了广场。
陆家离广场近,第一个来到了广场,衙役们围了过来,准备验收。
大越交赋税都是用斗量,需要把粮食倒进斗里丈量。
老王爷一看陆续拉来的粮食,大手一挥,直接称重,省时省事。
衙役有些为难的说:“老王爷,这样是省事儿了,可这装在麻袋里也不好验看啊!”
“这,无事,新庙村的村民还是值得相信的!”老王爷手一挥,让他们继续。
陆宝珠看在眼里,忙拉过陆老爷子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陆老爷子点头,来到老安王跟前,说:“老王爷,草民有一方法可轻松验看粮食。”
“噢?什么方法,速速说来一听。”老王爷好奇的问。
“老王爷稍等片刻,草民去做一个东西,很快就来。”
陆老爷子说完,拉着陆宝珠就往家赶去。
回到家,陆老爷子按照孙女说的,找来一根三指粗细的竹子,取了一尺多长的一节。
留了五寸左右握手的地方,其余部分削去三分之一,竹子是空心的,这样就成了一个小槽。
然后,把前面削尖,能轻松的从麻袋的纹路上插进去,拉出来之后,小槽里就装满了麻袋里面的粮食。
这样就能知道麻袋中粮食的好坏干湿,也不会损坏麻袋,这样一个简单的探测器具就做好了。
这个东西,农村里只要卖过粮食的人都见过,是不锈钢做的,很精巧,不过这里可没有不锈钢,竹子就是最好的材料。
因为麻袋的经纬密度大,空隙比较松,把探测器抽出来,麻袋又会恢复原状。
陆老爷子在家里试了几次,感觉还挺好用的,又忙做了两个,就赶去了广场。
广场里已经等了不少村民,就等着验收了。
见陆老爷子来了,都好奇的看向他手中的探测器。
“陆叔,这是啥?是不是就是要验收粮食的东西?”李大力大嗓门的问。
“等会你就知道了!”
陆老爷子把东西给老王爷看了,又在麻袋上做了示范。
把探测器插入麻袋,从麻袋中拉出一槽麦子来,麦粒颗颗饱满,干度也不错。
这都是村民们暴晒之后才入库的粮食,为的就是防止发霉。
“嗯,不错,确实好用!”
老安王满意的点点头说。
太上皇和老先生还有老大夫都上前试了试,这样验收又方便又快,都觉得很好用。
老王爷叫来衙役,让他们验收粮食,果然很快就验收了好几家。
这样验收,就省去了把粮食倒出来,验看之后再装起来,的确省事不少。
为了方便,干脆也不搬下来称重了,一个麻袋大概装多少斤粮食也有数,衙役们验看了粮食,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