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不必磕头了!”朱元璋道:“虽然伪元朝廷治下,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但那是伪元朝廷上下尽皆文恬武嬉,腐化堕落所致,并非你一人之过。而且,当天兵赶到大都时,你能主动退出大都,避免了生灵涂炭。庆阳大捷,天下已定时,你又能主动归降,也算识了天时,薄有微功。这样吧,今日孤愿意对你网开一面,不但不杀你,还封你一个元顺公,你以为如何?”
“谢王上!谢王上隆恩啊!”元顺帝再次把头磕得咚咚作响,道:“罪臣身无长物,为了感谢王上隆恩,愿意做诗一首,以谢王上。”
“你说。”
“王上请听好了,罪臣这首诗的详细内容是:罪臣有幸渡江来,万里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圣恩无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隆恩浩荡诚心拜,日月永照凤凰台。”
言毕,元顺帝满脸期待,向着朱元璋望来,好像希图朱元璋的赞赏似的。
“还……还能这么无耻?”
此时此刻,不知多少大元的贵人俘虏,满面羞红,目瞪口呆!不知多少大元的贵人俘虏,别过脸去,满脸“我不是认识他”的模样。
没办法,太丢脸了!
元顺帝的这篇诗作,对吴国的马屁都拍到一定境界了!
头一句“罪臣有幸渡江来,万里风烟一道开”,形容他到来金陵的速度之快,不但快还心情非常愉悦。问题在于,元顺帝是作为俘虏,被押送到应天的,他高兴个毛啊?如果心里真那么高兴的话,肯定是有什么大病!
第二句“王气有时还自息,圣恩无处不昭回。”就是说,大元的“王气”已经熄灭了,现在是吴国得了“王气”。换言之,朱元璋天命所归!
第三句“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这句话太浅显易懂了,朱元璋就是明主,现场的吴国军民百姓都是俊才!好么,元顺帝不但要拍朱元璋的马屁,还拍现场所有吴国人的马屁。
第四句呢?“隆恩浩荡诚心拜,日月永照凤凰台。”
“凤凰台”属于用典。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乃是千古名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简直句句都脍炙人口。
毫无疑问,现在元顺帝是用“凤凰台”指代金陵,指代吴国朝廷。祝愿吴国朝廷“日月永照”,永远得上苍所庇佑,繁荣永昌!
元帝这首诗从文采上讲,那真是没得说。虽然比李白、杜甫之类的大诗人肯定比不了。但比起这个时代的顶尖诗人杨维桢、刘基、宋濂等人来人说,即便比他们最顶尖的诗作,都毫不逊色!
但问题是,元顺帝是俘虏啊!他挖空心思写这首谢恩诗,简直是不但丢尽了自己的脸,而且丢尽了大元朝廷的脸,丢尽了大元列祖列宗的脸!
毕竟,人家三国时期的阿斗再不要脸,也不过说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没写出一首当世称雄的马屁诗来啊!
那些大元的贵人俘虏们,能不大感羞耻吗?
“没想到,妥懽帖睦尔这厮治国不行!文采……还真挺好的!”
朱元璋听了元顺帝这首诗,则心里面简直比三伏天吃了个冰西瓜都痛快!
必须说明的是,朱元璋为人,一向是豆腐嘴刀子心。
他对于元帝的赦免,是早就打算好的。毕竟,即便不考虑华夏主君的因素,元帝还代表着草原人的脸面。朱元璋既然在朱标的影响下,渐渐有了一统寰宇之志,就不好直接把元帝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