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第113章 十一岁生日,今非昔比(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生日,又是咱称王之后世子的第一个生日,理应庆贺。咱和世子商议了一下,决定颁布三大旨意与诸位爱卿,乃至天下人同乐!标儿!”

“在!”

“现在,就把这三大旨意,向天下人宣读吧!”

“遵旨。”

朱标答应一声,手拿一卷黄陵圣旨,高声宣读:“国家兴旺,首在得人。贤才来归,必以官禄养之。然则,官禄之一丝一毫,皆民脂民膏也。如何民力堪用,而官吏又足以养廉,孤深忧之……”

很显然,朱元璋这第一道旨意,就是制定吴国各级官员的俸禄。从朱元璋下旨让全国官吏上书言俸禄之事,到现在足足有半年之久,也该定下来了。

正一品九百石!

从一品七百五十一石!

正二品六百石!

从二品五百石!

……

正五品一百八十一石!

从五品一百六十一石!

……

正七品八十一五石!

从七品八十一石!

正八品七十一五石!

从八品七十一石!

正九品六十一五石!

从九品六十一石!

要不怎么说,朱元璋是千古第二明君呢。

在历史记载中,他给官员们定的俸禄,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其实是相当准确的。

最终全国官吏共议之后,与在历史记载中,他定下的俸禄大差不差。高级官员和他历史记载中是一样的,包含七品官在内的低级官员比历史记载中略微多了一些。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明代的“石”和汉朝的“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明朝一石,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八十一多斤。

汉朝呢?一石相当于后世的六十一斤左右。

所以,汉代的一州刺史的俸禄,和明代的二品大员差不多。

所以,别以为,汉代一州刺史就两千石了。明代一品官才九百石,就是明代的俸禄太薄。

明代的官俸相比汉代是不高,跟宋代更是比不了,但差距到不了离谱的程度。只要能严格执行,是能够保障官员们体面生活的。

“遵旨!臣等谢王上隆恩,谢吴王隆恩!”

朝廷官员们高声谢恩,大多数面露喜色,对这个收入非常满意。

道理很简单,以前大家在朱元璋手下做事,一个七品官,也就是四十一石大米。

现在可好,八十一五石!

足足增长了百分之百以上,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另外,近百年的元朝统治时期,并没有定期举行科举,文人们也就没有稳定的上升通道。读书人的地位,也就略好于乞丐而已。就算他们当了官儿,那待遇也不怎么样——元朝也是薄俸制,不但薄俸制,这微薄的俸禄里面,还会有一些根本就花不出去钞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近百年的元朝,早就大大的打压了文人们的心理预期!

不得不说,朱标今天宣布的俸禄,比大多数人心目中所预测的,还要略高那么一点点。

当然了,也仅仅是高那么一点点而已,群臣只是面露喜色。真正让大家非常高兴的,还是第二道旨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