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下来,虽然汉宁县的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政令不明,必然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两年时间的“试点”,此时张则的桌案上,摆满了马五传来的关于汉宁县问题的竹简。
众人聊了一番后,蔡邕问道:“子云,你是想学王莽改政么?”
“蔡公,我确有此意。”
“子云,你总有深谋,我不劝你,但还是要提醒你,这不是一件小事,你要尽可能的多考虑一些事情。”
“多谢蔡公,”张则拱手道,“不过蔡公放心,对于改政,我知道其中厉害,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不会着急,”
穿越到古代,不管是风俗民情,百姓意识形态、价值观都与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张则想要改政,不会硬搬生套后世之法,他早就有长期打算的心里准备。
随后张则说道:“如今我最重要的还是要摸索一番,积累一些经验,做好充足的准备。”
顾雍听到张则的话后,朝着案几上的张则拱手道:“太守高明,古来变法、改政皆是想到便做,以上而行,从来没有经验一说。
所以,有些变法成功了,有些变法失败了,而太守如今却提出经验一说,真乃开古人先例,遗恩后世。”
张则笑了笑,“谬赞了,不知元叹可有想法!”
听到张则问话后,顾雍忍不住站起来说道“听太守一言,元叹心中确实有一些想法。”
“好,想法越多越好,元叹速速道来。”
“诺!”
“元叹思王莽新政之失败,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上面的政令,无法传达下去,所以雍以为,若想政令能够下达,官吏至关紧要。
太守第一要务应整顿官吏,肃清官场,这样才能做好改政之准备。”
“不错,元叹所言有理,还有么?”
“郡守,桂阳郡远离中原腹地,当地百姓之中百越山民占有数量众多,不久前交州刺史李进上书,奏请交趾刺史部的茂才应该与中州茂才一样授官给禄。
雍以为此举,很有用处,太守亦可用其法。”
“嗯,元叹此言有理,炎黄九州,华夏五湖,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大汉子民,
可分族,不可分种,理应一视同仁。”
“子云之言大善,颇有古人之风”顾雍笑道,
“奉孝,你有什么要说的么?”张则看到顾雍没有建议了,随后问了一下郭嘉。
“主公,嘉没有要说的!”
“好吧”张则也知道郭嘉不擅长这种内政的问题,
“既然如此,你们先讨论一下如今汉宁县所出现的问题,尽快拿出解决办法,
我呢,也考虑一下元叹的提议,争取尽快拿出可行性的政令!”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