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蔡公所言是哪方面?”郭嘉问道,
“奉孝,你不懂朝廷礼仪,官场规则,所以可能忽略了,这一路上送葬的人中,除了一些百姓和名仕外,还有很多各郡各县派来的官吏,就好像你一样,”
“蔡公,这有问题么?”
“怎么说呢?问题就在于来了这么多各郡县的差人,有,没问题,但问题是太多了?”蔡邕看着郭嘉说道,
“在以前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来拜祭的官吏都是因为上司与死者生前有交情,走不开,因此而来。
真正诚心前来祭拜的一般都是名士和百姓,奉孝你注意到没有,这次官吏差来的下属太多了。”
郭嘉听到蔡邕的话后,心中想到了什么,“蔡公,莫不是他们想……?”
蔡邕看着郭嘉笑道:“很明显,这些县令太守派人吊唁是虚,借此机会来攀交情,找人站队,才是实!”
“奉孝,让我来猜猜,那些吊唁的人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离开。”
郭嘉连忙说道,“蔡公,所料不错!很多名士吊唁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让人不解的是,代表各郡县前来吊唁的官吏,住在了许县驿馆之中,也没有离开,
如今,许县有些人满为患了,可以说到处都是官吏,走在路上,三个人中便有一个是当官的。另外一个可能是什当世名士也说不定。”
听完郭嘉的话后,蔡邕叹息道:“陈太丘之子,不孝呀?陈太丘虽为人略有瑕疵,但也不失为一代名士,受人褒奖。
没想到,其子会让父亲的葬礼变成名利场。可悲可叹呀!”
“我现在终于理解子云说的天下动乱了。官吏之心,不在民,不在朝,如今都在各谋出路而已。”
这话,郭嘉听后很尴尬,也不知道怎么接,因为现在张则所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差别吧,
有所不同的就是,张则不站队,很爱民,而且比这些官吏更大胆,
张则盼着汉灵帝死呀!
蔡邕看了看郭嘉的表情,也知道他心中所想,说道:“既然身在其中,就不议论了,是非对错又有何妨,不过,这对于奉孝你来说,到是有些好处。
因为现在有些名士的想法慢慢的改变,不想入仕为官,开始择主而事了。”
“到了那里,奉孝你可以多观察他们!”
“诺!”郭嘉说道,他就是为了这方面来的呀!
……
到了第二天,蔡邕带领郭嘉来到了陈寔所在的许县。
还没有到陈家,就发现前面人山人海,白色画面铺天盖地而来,
普通百姓都在外面吊唁,想要进入里面,没有一点名气,一点地位的就别想了,
在许县的路边停着上千辆各种豪华的马车,显得格外拥堵,
而在陈家的门前还立着很多石碑,更有数不清的挽联。
如果,张则来到这里,肯定也直呼,这种规模的丧礼,他都没有见过。
宏亮的丧乐在吊唁人群进出的门外就没有停止过,
行走在街道上也不时会听到凄惨的痛哭声,
这里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哀痛之感,
到了许县以后,蔡邕就不能隐藏姓名了,郭嘉替蔡邕报上了名刺,送上了祭礼,
东汉如今还施行厚葬的风俗,其中礼节很多,更不论陈寔这样的名人。
里面的人接到蔡邕的名刺后,很快派人前来相应,
同时迎门大声喊道:
“陈留,蔡邕,蔡伯喈,颍川,郭嘉,郭奉孝,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