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一个被后世常常谈起的超级门阀世族,
一句“王与马,共天下”道尽权势之巅峰,
东晋朝廷中有四分之三的官员不是王姓,就是与王家有关。
东晋五分之一的百姓每天饥肠辘辘,面无血色,还要拿出资源供应着“未知生,焉知死?”的大——书——法家王徽之来练习书法。
东晋王家存在几百年,毫无奢靡之事,因为王家本身便是奢靡。
可是,在东汉末年,这个家族还只是一个略有名气的小家族罢了。
家族中最大的官职便是王仁的青州刺史,在当时也不过是六百石的小官。
远不如一郡太守官职重要。
聪明的人,天下乱,避世不出,天下安,取名夺利,
东汉末年王氏王融屡次被朝廷征召,却都没有答应。
至于兄弟王睿便不同了,早年便举孝廉出身,迈入仕途。
取字通曜,便可见心,曜乃光明,通曜乃是要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因此,早年间王睿便养成习惯,言行举止都要参考上流人士的风格,想要以此结交上流家族。
此次,南阳赵慈叛乱,正好给了王睿一个机会,同样都是刺史,但天下安居乐业时期的刺史,和有地方动乱时期的刺史能一样么。
所以,刚上任的王睿,对剿灭赵慈造反信心满满。而且立刻下令把治所从武陵汉寿县迁移到了南郡江陵,
南郡虽然不是大县,但人口也有十几万户,七十多万人,而世族豪强甚多,且多位于襄阳附近的宜城,
在江陵北面有襄阳宜城做屏障,
他就是可以在江陵安心的招募兵马了。
所以,虽然这几天刚上任,但是王睿很忙。
忙着请客吃饭,忙着交友,忙着摸查南郡的情况,忙着派人送往各郡搜集粮草。
忙着和南郡太守韩纯商量粮草之事。
忙着收下南郡豪强送来用于剿匪的“钱财”,
……
江陵城内的驿站中,黄忠和太史慈已经在这里待两天了,可是却连王睿的面都没见到一次。
“汉升兄,这个刺史未免太傲慢了吧,朝廷送来的令书,我们已经交给刺史府的衙役两天了,还没有收到召见。”
“子义,别着急,主公不是说了么,这个刺史看不起武人,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你怎么还着急了。”黄忠笑道,
“汉升兄,不是我着急,问题是这是朝廷令书,他王睿就算是刺史,也不能不见我们呀!”
“用不用我们,总要给一句答复吧,也不能老是这么拖着呀!”
“按时间计算,铁博的军用之物如今应该已经送到潺陵了。我们一直在这里也不是一个事呀!”
“嗯,子义所言有理,来人”
门外黄忠的亲兵走了进来,“黄县令!”
“着人去打听打听,王刺史,如今在哪里?顺便拿着我的名刺送往刺史府邸,我到要看看,送了两次信,王睿见不见我们。”
“诺!”
……
此时,临时刺史府中的王睿心中也是闷闷不乐。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朝廷会派黄忠来帮助他剿匪。
这对于朝廷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于他就不是了。
多一个人,就要多分一份功劳,
再说了,黄忠此人他听说过,白丁布衣出身,本来是跟随着小孩张则作战的,
不错,在王睿看来,张则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