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学业渐渐紧张起来,往后的日子路南好久都没碰到孟书,球场上再没出现她的身影。
转眼间到了11月,周一上午的课程结束了,孟书匆忙往学校食堂跑去,高一年级就有二十二个班级,去晚了食堂经常就没有位置了,打好饭菜,孟书抬头望向食堂大厅,空余的位置已经不多了,这时她看到不远处一双手朝她挥舞着,陈泉大声说,“孟书,这里!”
孟书犹豫了一下,就往他们那边走去。可以坐四个人的位置,陈泉,路南,韦源占了三个,孟书坐在了路南边上。
韦源开口说,”你们知道吗?这个月的摸底考后强化班和普通班会根据这次的和入学的成绩综合后开始升降模式。”
陈泉白了韦源一眼,“杞人忧天,韦源你是优秀到能挤进强化班了?”韦源说,“那倒没有。”
“那是你这次考不好,会给你退货回初中么?”陈泉说。
韦源嘀咕道,“我就随口说说么,”韦源摸摸头,”我确实没有降级的空间了。”
孟书忽然端起还没怎么吃的饭盘说,“你们吃,我没胃口,先走了。”
路南有点担忧的看着她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离开了食堂这个学校的信息集散中心,孟书没有回宿舍午休,向教室匆匆走去。
摸底考很快就来临了,在两天密集的考试后,路南他们松了口气,周末老师们会统一组织阅卷,至少在下周来临前他们他们可以安心过一个周末。没有压力是假的,虽然他们没有升降班级的压力,但是在他们普通平行班,也是会根据成绩调整座位的,同样条件下考的好的有主动选择位置的权利。
在那些年里一直争议不断的县中模式虽然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会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类似的,对于高考这个独木桥来说,本就占据更少资源的他们只能以各种合理不合理的方式促进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以及通过增加学习的时间在不断重复中固化各种知识,毕竟高考不是一种创新式考试,所有的知识都是已知的。
11.11日,又是一个周末的晚上,这时双十一还只是学生们口中调侃的光棍节,路南不知道在学校的高一年级语文组陆老师的办公室里,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的中学生涯的事情正在发生。当然在远隔千里的多哈,2001年11月11日还发生一个将在今后深刻影响中国许多人的事情,中国正式入世了。申奥成功、国足世界杯出线、中国入世,不得不说200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神奇而幸运的年份。
周一一早,摸底考试的成绩单已经公布了,路南的成绩还凑合,总分20名,路南的地理和化学有点拖后腿。班主任陈老师已经在根据成绩调整座位了,除了照顾一些个子特别矮的同学,其余基本上按照成绩来逐个征询安排同学的位置,路南刚挑好一个倒数三排的位置坐定。
陆老师把他叫了出来问,“路南你和孟书熟悉的吧?”
路南连忙回答,“我们以前是同学,也不太熟。”
陆老师笑了笑,“我看她没给你少打叉呀。”
路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孟书是我看好的学生,这次她发挥的不好,我建议他还是留在我的班,我开导过她了,不过毕竟老师和学生还是不一样的,你和她也熟,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多了解了解她,看她有什么心事,知道什么你就和我说。”陆老师真诚地说。
路南心想,陆老师你这是让我又当知心大姐,又当间谍呀,可是我哪里长得像能做这两件事的样子,路南摸摸头,有点尴尬。
陆老师又说,“你现在去一楼帮孟书搬一下书。”
路南听了,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