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超越性别长篇女同性恋小说《湿情》的创作缘起
夏岚馨
同性恋古而有之,传说从黄帝开始。同性恋者,男女都有。在古代,称男子
同性恋的隐语为“断袖”、“分桃”;称女子同性恋的隐语为“对食”。
“断袖”出自汉哀帝与其幸臣董贤的故事。《汉书。佞幸传》记载,董贤
“为人美丽自喜”,哀帝很爱他。贤“常与上卧起”。一日昼寝,帝醒而贤未觉,
“帝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分桃”说的是卫灵公与其男宠弥子瑕的事,弥
子瑕与卫灵公游于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分君。”《汉书。外戚赵皇后
传》记载,“房(宫女名)与宫(宫女名)对食。”东汉人应劭解释说:“宫人
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的研究一直进行。医学界对于脑神经、遗传等领域的研究
不断有新的发现,前两年《纽约时报》曾报道过脑科神经专家列维做过一些同性
恋者脑部解剖,分析发现人类专司性倾向的下丘脑,在同性恋者和非同性恋者具
有差别。当时这一研究引起轰动和争议。后天论者则不赞同这种分析。还有人从
遗传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结论是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和不是双胞胎的兄弟
或姐妹,同时发生同性恋的比例是不同的。但同性恋的成因是关天还是后天的,
这些研究都不足以形成定论。
同性恋问题在当今中国仍是个很大的禁忌,不少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丑恶现
象。事实上,同性恋者不过是性倾向指向同性而非异性,除此之外,他(她)与
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不应该受到歧视。这其中还应当包括一些双性恋者,他们
和异性恋一样结婚、生子,又有同性恋者的烦恼。就像蝙蝠,鸟类不认它,兽类
也不认它,背负着双重痛苦。
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的
李银河博士,1989年开始研究同性恋课题。她认为多元化更符合人性。人性本来
就很丰富,把人装在一个设定好的模子里,就是对人性的压抑。文化多元、价值
观的多元、性倾向的多元,更符合人性的态度和立场。
中学时期,一个同班女生和我关系相当密切。无论从哪方面讲,她都是非常
优秀的。她像个“假小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男生设为假想敌。整个中
学六年,她喜欢我,但和我的交往一直是理性的。高中毕业后,她去了北京读大
学,我则去了武汉。大学毕业后,我们又回到了同一个城市,在一次高中同学聚
会后,她骑着摩托车送我回家,冲动地表白了多年压抑的爱情。我在惶恐和厌恶
之下,当即和她绝交了。从此,她默默地离开了。多年之后,每当我回忆起她,
总抱有许多内疚,当初不该以那么简单而冷漠的方式,对待一种无法接受的爱情。
我多次打听过她的下落,却至今未果。
几年前,我在北京邂逅了一个读研究生的同龄女性,当时我的情感和生活都
处于低潮。她以幽默为己任,使我首先在心理上接纳了她。随着交往的频繁,我
在她身上感受到了在男性身上从没感受到的强大魅力,她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