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于越三人后,张梓若抱起小反派,前往城门口,与王二婶汇合。
王二婶去她妹妹家串门,吃了一顿好的,见到张梓若,不断感慨城中生活的方便。
“有什么想吃的、想用的尽管去集市或街上买!
什么针头线脑,盐油肉都方便得很。
不像咱们要走上二十多里路,还要被那起子黑心肝的收钱!
人家的孩子日日住在这县城里,见识也比咱们孩子广。
孩子还特会说话,那嘴甜的哟~都不知道是怎么教的!
哎,我家孩子什么时候这么灵光就好了······
城里生活可真好啊!哎哟,你是不知道,城里连夜香都有人收呢!”
王二婶东一句西一句的感慨,句句都透着羡慕。
经历了现代科技的便利,再看眼下,张梓若只觉处处落后,实在算不得什么。
“将来,咱们也可以发展的像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便利。”
张梓若叫了一辆驴车,送他们回去。
王二婶大惊,也顾不得与她争执河湾村怎么能比得上县城,忙问:
“你不过日子啦?咋还叫上驴车了?”
张梓若笑道:“我画的绣花花样儿都卖出去了。今日交了税,不用去坐牢了,这心里啊高兴!”
“再说,云淮脚破了,不好走路。
我伤了头体虚,抱着他还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
干脆奢侈一把,咱也坐个驴车!
王婶儿,别耽误了,快上去吧!”
张梓若把小反派和背篓都放到驴车上,催促王二婶。
“哎哎,沾你的光!”
王二婶眉开眼笑地上了车。
张梓若坐到顾云淮身旁,把跟着奔波了一天,昏昏欲睡的小反派揽进怀里。
车夫吆喝一声,驴车嘚嘚嘚启程了。
有了车子,回程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不止。
张梓若付清车费,顺便把过路费也给付了。
车夫离开后,王二婶见四下无人,从怀里掏出一个鼓囊囊的布巾,塞给张梓若。
“春上菜贵,5文钱2斤,你家的10斤,正好25文。”
“母鸡有些老了,我搞价也搞到106文一只,两只一共是212文。”
“一共是237文。你收好,回去仔细点点。”
张梓若打开布巾,抓一把铜板还给她。
“王婶儿,这钱你收下。
要没有你,我这么点菜,那两只鸡,哪儿能卖这么多钱?
到了集市上,人家随便一收就不止这么多了!”
顾云淮眨眨眼,困倦地看她们推来让去。
最终,张梓若以卓越的口才取胜。
王二婶高兴又不好意思地收下钱,说了好一通好话。
回到家中,张梓若让小反派去休息,自己去隔壁的私塾去看了看。
私塾用竹子建造,比起原主家的黄土泥墙壁倒是雅致不少。
竹墙里侧悬挂着一张张的蒲草席。
厚厚的蒲草席半挂,夏日用来遮阳,冬日就全放下来遮风。
教室里正中的墙上悬挂着孔子画像,两侧是一副对联。前面是老师的桌案。
桌案低矮,无椅子可坐,只有蒲团。
二十来个学生,几案的配置皆是如此。
自顾秀才病重去世,这私塾关闭到如今,桌案上落了一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