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一会儿,郭笨聪终于更换了全套宋人服装,又将自己那套运动衣服收起,正要塞入双肩包,忽然又见床上还有一片布条,也不知有何用处,将其随手拿起,便要揣在身上,却又发现宋朝的衣服竟然没有口袋。
正在这时,门外又传来听琴的声音:"公子可梳洗好了?丞相有请。"
郭笨聪大声道:"请姑娘稍等,我这便来。"也不及仔细收拾,将那运动衣随手塞入双肩包,四下查看一番,又将背包塞进床底的一个小柜,然后走出房间。
听琴对着郭笨聪端详片刻,看他手中仍拿着那片布条,奇问道:"公子为何不带上发束?"
所谓"发束",就是男子用来扎头发的布条,古时又称"头巾"、"包头"。
"发束"的称呼始于唐朝末年,宋时极为流行。南宋灭亡之后,这一称呼逐渐被人遗忘,以至于后人并不知此种称呼,偶有典籍记载,却极少为人发现,纵是在那些文学大家的著作里,也难得见到"发束"二字。
听琴提及"发束"二字,郭笨聪顿时愣住,又看这小姑娘睁大双眼,不住地瞧着自己的头发,终于醒悟过来,忙道:"这个......我没找到镜子,还未来得及戴呢。"
听琴闻言,更是惊讶,心想这是男人每日都要用到的东西,为何非要镜子才可佩戴呢?忽又转念一想,已知所以,原来这位公子自小娇生惯养,从未自己戴过发束,当下道:"公子要去见丞相,自然不能散着头发。还请公子回屋坐下,我来为你扎好发束吧。"
郭笨聪连声应了,心里却无比沮丧,他来到这陌生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竟然连梳头也不会了。更有甚者,他连自己"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看来,"认祖归宗"要列入头等大事了。
想到此处,郭笨聪一阵失落,连连叹息,不住摇头。
听琴急道:"公子别动,否则我无法为你束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