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郭笨聪水性极佳,带着这人也不费力,不多时便游至大船跟前。前方有几条绳索从船上垂下。郭笨聪将自己与那武将分别绑在两条绳子上,对着上面大声叫道:"我们绑好了,快拉吧。"半晌没有动静。原来,这绳子早就在这里了,也不知道是谁丢下的。

此时看那武将,脸色苍白,显是在忍着箭伤的剧痛。郭笨聪不及多想,顺着绳子攀上。

甲板空无一人。船首方向,传来多人的痛哭声。

郭笨聪眼见无人帮忙,只得手脚并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那武将拉上甲板。

那武将上来之后,也不道谢,四下观望片刻,又将胳膊靠在船舷上,从腰间摸出一柄匕首,伸至箭头旁边,用力削去。箭头应声而落。那箭射入胳膊之后,又穿出寸许。这武将只是做了如此简单的动作,脸色已更加苍白,显是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郭笨聪看得目瞪口呆,也不知道这人到底要干什么,正惊讶间,却见他握住箭羽,手上猛地用力,竟然将箭从胳膊上硬生生地拔了出来,口中发出"啊"的一声,已是痛得蹲在地上。

郭笨聪吓一大跳。其实,他早就猜到这武将要做什么,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亲眼看到时,却又有另一番感受。

眼看鲜血不断从这人胳膊涌出,郭笨聪不及多想,放声大叫道:"快来人呐,这里有人受伤了。"叫了几声,始终无人前来。此时再看那武将,却见他手持匕首,正要从衣服上割下一块布条。

郭笨聪连忙接过匕首,从这武将的衣服上割了布条,将其胳膊的伤口紧紧缠住,这才稍稍止住了血。然而就这么一折腾,那武将已是精疲力竭,瘫倒在甲板上,再也坐不起来。

此时,郭笨聪终于机会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他站在甲板上,向前看去,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再向船尾望去,却见一百余米之外,停了十多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其中四五艘已经着火。再远处,又有数百艘船只。

海面上火苗乱飞,天空中烟球四起,又隐隐传来炮火声,还有阵阵撕杀声与哭喊声,像是一方要逃跑,另一方要追杀。

郭笨聪已彻底糊涂,揉了揉眼,再次观望,却发现四周尽是大海,一望无际,天空连着海面,在远处汇成一条线。十余分钟之前的那片海岸,早已不见了踪影。

郭笨聪惊恐不已,折回到刚刚上船的地方,只见那武将身体一动,挣扎着要站起。他忙走上前去,便要伸手相扶,却见那武将摆了摆手,目露感激之色,仍是一言不发,歇息片刻之后,又向船首走去。

郭笨聪即是害怕,又是好奇,犹豫一阵,也跟了上去。

这船甚大,船尾到船头约五十余米。二人走了片刻,终于行至船首。

船首的甲板上,聚集了近百人,看其装束,像是古代的文官、武将、太监、宫女、士兵,均是面带悲色。

其中一人身穿黄袍,年约八、九岁,模样颇是机灵,只是双手被绑,脸上尽是惊惧。另一人穿着白袍,生得浓眉炯目,鼻直口方,目光坚毅,神色镇定,年约四十出头。旁边有几名太监打扮的人,正将这孩童与白衣男子绑到一起。

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郭笨聪虽是一头雾水,心底却有寒意升起,正待向那武将询问几句,却见那武将走上前去,对着黄袍孩童跪了下去,悲声痛哭道:"罪将李三原,有负陛下与丞相所托,前来请罪。"

那被称作"陛下"的孩童已被绑住双手,却还是伸出胳膊,微一示意,带着哭腔道:"不怪李将军。"

白袍男子挥了挥手,示意李三原起身,又转向那孩童,泣声道:"臣有负圣恩,今日决战大败。我大宋军民将士十万之众,誓与陛下共存亡。"

那孩童显-->>

上一章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