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求月票!)(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治,军事,外交,一切的一切,都急需赵宋朝廷做出英明的决断。

可徐处仁虽然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却严重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睿智和政治远见,加上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一股脑的砸过来,将徐处仁彻底给搞蒙了。

这使得徐处仁对于事关赵宋王朝国运的一系列问题,要么处置得很不及时,要么就出现重大的失误。

比如,种师道断定了李存今年秋冬肯定会率军再次伐宋,建议赵宋朝廷将全国的兵力集中起来,并沿黄河天险布置防线,绝不让乾军过河。

可徐处仁却觉得这样太过劳民伤财,又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李存不一定会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所以不予采纳。

由此可见徐处仁的能力一斑。

徐处仁是吴敏推荐给赵桓的。

原本徐处仁和吴敏还算和睦,什么事都能充分沟通。

可后来徐处仁和吴敏为了争夺权力,关系越来越糟糕。

而且,徐处仁无能,吴敏也无能,当别人拿着政务军务来找吴敏时,吴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依旧例可也”。

吴敏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期竟然还给赵桓上奏建议读书人都要增加一门《春秋》课程,又说王安石《三经新义》都是邪说,等等……

总之,吴敏所主张的很多事全都不是当务之急的事——他把这个危急之时当成太平盛世了,要么净搞那些没用的,要么争权夺利。

吴敏绞尽脑汁夺权、揽权,严重触犯了徐处仁这个正宰相的权力。

这使得两人开始相互拆台,相互诋訾,不停的内斗。

不久前,吴敏向吏部推荐他的亲戚当官员。

徐处仁在审查吏部报上来的名单时,毫不客气地将吴敏亲戚的名字一笔勾掉。

吴敏得知此事了之后,气冲冲地来都堂找徐处仁,质问徐处仁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忘了他这个宰相是怎么当上的了?

两人随即激烈争吵起来。

徐处仁在盛怒之下,将手中的毛笔猛地扔到了吴敏的脸上,使得吴敏唇鼻皆黑。

没多久,这一幕就传了出去,而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唐恪、耿南仲、聂山等人早就想取徐处仁和吴敏而代之,因此他们抓住此事不放,指使御史中丞李回弹劾徐处仁和吴敏。

赵桓觉得,徐处仁和吴敏对他的帮助确实不大,于是将徐处仁和吴敏一块免职。

此时,东京汴梁城流传“十不管”,即: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礮石却管安石,不管东京却管蔡京……

徐处仁和吴敏对边防之急,重视不够,措置无方,白白浪费了赵宋王朝的大好时机,让东京汴梁城的平民百姓都跟着着急,进而编了段子来讽刺他们。

而如果说在政治和军事上,徐处仁和吴敏毫无作为的话,那么在外交上,他们简直就是蠢笨如猪了。

外事无小事。

可徐处仁和吴敏不仅在赵宋王朝弱势的情况下不谨慎对待与大乾王朝的外交,还支持甚至鼓动赵桓通过大乾王朝的使臣萧仲恭去策反旧辽大臣和旧宋大臣起来反抗大乾王朝,这简直就是视外交如同儿戏。

……

萧仲恭一从东京汴梁城回到燕京,就在第一时间将赵桓给他的誓书和御笔上交给了李存。

萧仲恭对吴敏所说的话,不能说全都是假的,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水分。

比如,萧仲恭对吴敏说,有大量的辽人在乾军当中。

这并不是假话。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