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呗,比起坐驴车,当然是坐货车更舒服更快了。
于是她们三人就搬着一箩筐的菌菇,爬上货车的后斗。
货车很快开动,也开得又快又稳。
不一会儿,她们到达县城,此时太阳已经升起,但空气中还是透着一股凉意。
乔茗茗跟着周母女去收购站,对于这一筐的香菇和平菇能卖多少钱她很是好奇。
收购站里有不少人,粗粗看一看,卖什么的都有,不过卖得最多的还是鸡蛋。
难怪在农村里好些人都喊母鸡叫鸡蛋银行呢,听着相当形象。
这时候这里的鸡蛋五毛钱一斤,乔茗茗记得首都里有时得八毛六,听着便宜,但是和眼下的工资一对比还是算贵的。
收购站收鸡蛋也是按照这个价格收,压根不存在差价问题,卖鸡蛋的人拿到钱后便兴高采烈地离开,兴冲冲的赶往供销社去买其他的东西。
接着还有拉着草药来收购站的、捧着一壶蜂蜜来的很快就轮到了周母女。
乔茗茗瞬间打起精神,直探着头往里看。
工作人员“菇啊稍等一下我来称斤。”
周点点头“有平菇和香菇,我们都装一起了。”
工作人员从柜台里走出来,门边就放着一杆秤。
他又招呼另外一个工作人员一起上手称,说道“今天平菇两毛八,香菇四毛二一斤,你这里我得给你三块三,你自己来瞧瞧。”
娘忙凑过去瞧,脸上露出笑容“对的对的,我家里称也差不多。”
工作人员把香菇和平菇倒走,又把竹筐还给妈,说“你这香菇是自己种的吧,有这个技术还不错,瞧瞧看能不能把老发香菇也琢磨出来,香菇算不上值钱,但老发香菇是真值。”
周就问“老发香菇怎么做”
工作人员笑出声“那我哪里知道,我要是知道不得自己去做了吗。”
乔茗茗也问“那有人来卖过吗”
工作人员“没有,供销社今天新来了一批老发香菇,我也是听供销社的同志说的,说是收购价就五块六一斤呢。”
旁边围观的人说“好似是江省那边来的,每年没产出几斤,过年想买都买不着,这玩意儿比肉还贵,但是泡发一下,不管拿去做啥都够香。”
“哦,泡发的水还可以留着,拿去炖东西吃贼好吃。”这人又补充说。
乔茗茗挠挠头,她想起来了,自己当初在首都时买过干香菇,确实贵。
可是,你自家种的香菇是种不出来那味道的,而且也种不了那么多。
估计得像山葵一样,在山上给它创造一个自然生长的环境,然后再规模种植才行。
这就是她的知识盲区了,乔茗茗决定回去后问问宁渝。
卖完菇,一行人赶去供销社。
供销社里确实有老发香菇在售卖,但却许多人在抢着买,没半小时就见底了。
大伙纷纷抱怨“怎么那就这么少,还有没呀有的话就摆出来吧。”
店员皱眉“没呢,早就被抢一波了,冬天要到了大家都想买,就那么点货哪里够卖的”
乔茗茗进门,走到一位买到老发香菇的顾客面前,对她笑笑道“婶儿,你能不能把菇给我看一眼,我看看就还你。”
“咋啦”
“没咋,就是好奇这菇。”
这位婶儿从袋里拿出一个来,乔茗茗接过仔细瞧瞧,说“品相真不错。”
香菇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