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这场话剧,在江都日日开演,连演了将近个月。
江都百姓,上至六十老人,下至三岁小孩,说将《木兰辞》倒背如流做不到,但至少人人都会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还有那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使用扑朔迷离这句成语了。
那些原本还在周围观望着,因为江都女儿家名声不好而对此城望而却步的飘零孤女,都鼓起了勇气,终于……江都城门处的石板路都要被踩穿了。
且不说光是这些孤女带来了多少女性劳动力,就连男性也吸引了不少。
许多人都是冲着《花木兰》而来的。
时间,江都城的商铺与客栈酒馆迎来了爆满,店家大赚特赚,是半夜做梦都要把自己笑醒的地步。
真正达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
与此同时,《木兰辞》的宣传板画也在这个月的时间里传遍了大云的天涯海角,人人都被木兰的故事所感动,这速度比沈浪预想的还要更快些。
毕竟,在大云,百姓是真的拥有个战神公主的。
但是人口的爆发增长,除却给江都带来繁荣之外,自然也会带来压力。
刘大柱就感受到压力非同寻常。
虽说他的建筑队伍已经足够壮大,建筑速度也是直在提升当,但是上头的任务下来得越来越快,很快他就感觉到了瓶颈,自己个人根本就吃不下这些未来的工程。
他带着疑问去找沈浪的时候,沈浪只是轻轻交代了句话:
“你发展得太慢了,想把生意做满冰原十二州,就去找人开分号啊!书签,便不怕别人背叛你。”
为此,刘大壮特地又寻了李修齐,咨询了下书方面的事情,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终于开始壮大自己工程队伍。
沈浪头疼的是另外件事。
由于这《花木兰》给予女性莫大的力量,让这些孤女寡母铁了心的要住在江都,他的生意倒是不好做了。
因为他当初与候管说的,可是派人派设备去到花城搞产业来着!
派人去花城直接将棉花做成商品,再运回江州,比花城送棉花过来,做成商品之后再送去花城要节省时间,还能节约出好多路费出来。
这让沈浪头疼得要命,那些女子眼神坚定得都可以入档了,每个人的眼都带着希望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又不好赶人家走,只能开高条件,可就算如此,愿意离开江都的女子也凑不出套阵容出来。
候管对此也表示十分理解,毕竟对方是驸马爷,而且确实也是那些女子不愿意,他又能如何呢?
思来想去,候管索性咬牙跺脚,主动提出,与沈浪签署份书。
大致内容是,候家与江都长公主府彻底成为利益共同体,在织造行业,候家属于江都织造行业的分号,所用器材必是沈浪所提供的,也保证技术不外传。
候家彻底成为个加盟商,而且还是如果分手,五年之内不能再碰织造行业的不平等条约。
这个时代的书并没有条条框框去规定它的严谨程度,基本上书上写了什么,就要履行什么,没有质疑书本身规不规范的这个说法。
所以沈浪自然乐意,不过他心里确实也领了候家这个情,顺带附送了花木兰的剧本,以及本舞台灯光相关的手册,保证日后若是有新戏新剧,在江都城演过之后便会去花城再演。
演出地点,那自然是候家的地盘,只要演上个月,那不论是商铺消费还是候家的名声,自然能够靠着话剧的火热压别家头。
送走了候管之后,沈浪又连着忙活了好几天,协助雪娘将第批纺织厂女工培训了下,江都城的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