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有些怪。
伍德先是装模作样地研究了好一阵《伟大作家——Lu,新书发售时》,
之后又低下头,似乎对自己的脚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时,女仆进屋倒茶,
房间中的安静才被打破。
陆时轻咳,
“伍德先生,有什么事吗?”
伍德“额……”了一声,说道:“爵士,《月亮与六便士》的销量很好,今天早上已经第五次加印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真正想说的话明显不在此。
陆时微笑,
“多亏了皇家出版局的实力。”
伍德又继续道:“爵士既然相信皇家出版局的实力,那有没有考虑过,将《小王子》也交给我们出版?我的意思是,独家发行,就像《蝇王》在日本那样。”
这才算是图穷匕见。
陆时哪还不懂?
最近这几天,法国文坛和英国文坛派出全明星阵容,在各报刊杂志发表观点,为争夺《小王子》的第一语言打得不可开交。
他们就每一个单词展开辩论,寸步不让,给出的论点都十分有理有据,
结果,唾沫星子都喷干了,还是没能辨出个所以然来。
正所谓,“文无第一”,
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怎么才能算分出胜负呢?
出于无奈,双方又开始宣扬自己语言的优势,
比如,
“英语使用人数最多、范围最广!”
“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语言!同时也是最浪漫的!正适合《小王子》这类童话!”
“法语是傻X。”
“你才傻X。”
“!@#¥%……”
……
到最后,全都变成了乱码,
极致的嘴臭、
纯纯的享受。
当然,这件事并非没有标准答案。
就像庞加莱说的,
按照逻辑,《镜报》既然是在伦敦发行的英语报纸,其内容自然应该尽量使用英文,而《小王子》用了法语,就说明,第一语言只可能是法语,别无他想。
或者,采访一下陆时;
再或者,请陆时在博物馆公开原稿。
只要这么做了,一切真相便能大白于天下。
可双方都默契地选择了回避,
原因在于:
英国文坛担心陆时说实话;
法国文坛担心陆时碍于KBE的身份不说实话。
这就导致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
双方都知道《小王子》的第一语言是法语;
双方也知道对方知道《小王子》的第一语言是法语;
双方还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小王子》的第一语言是法语,
……
形成了无限套娃。
可他们就是不敢真请陆时公开表态,只能暗戳戳地派伍德过来询问能否独家出版。
陆时沉吟,最终还是决定说实说,
“伍德先生,你应该知道,《小王子》的第一语言其实是……”
话音未落,
伍德忽然拿起茶杯,说:“爵士,这個茶不错啊,味道很清新。莫非,是从中国来的?”
老哥转移话题的方法未免也太老套了啊喂!
陆时:“……”
玛格丽塔:“……”
两人在心里疯狂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