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台内,经刘备的批准,诸葛亮得是见刘备。
诸葛亮持扇而吟,说道:“恕亮斗胆而言,翼德将军年岁渐大,与陛下情同手足。若陛下不幸~,臣恐翼德将军……。”
刘备扶起诸葛亮,说道:“朕今下有心腹之忧,却不知如何解之。”
“今陛下欲令元直为大臣,亮可以少过,亦可以专心为国奔走。如仲邈出江淮,亮不才可出江汉,为其掠翼,与伯言呼应关陇。臣请陛下托大事与元直!”
后来因刘备疆域扩大,为了治理疆域,不得已让徐庶独当一面。今从理事的角度上看,诸葛亮非常希望徐庶出任辅政大臣。
刘备为何有意徐庶出任辅政大臣,与徐庶来自颍川有莫大关系。徐庶无根基,亦无党羽,不会与诸葛亮、霍峻发生倾轧。
汉安帝早亡,东汉则进入幼年皇帝时期,反复政变,反复夺权。外戚、宦官、士人轮番登场,后面则就进入桓、灵二帝时期。
但让徐庶入京,为避免与诸葛亮发生争斗,刘备还是要问其意见。
在开国初,便以钱财退功臣,不让军功集团参与过多的政治。功臣退后,则重用士人治世,皇权由此大为集中。
今时的刘备身形削瘦,坐在榻上,身上盖有毛毯。精神比见霍峻时更差些,但尚能正常接待臣属。
沉默良久,刘备微叹说道:“君所言之事,朕尚未思及。然除此之外,朕欲招元直入京,其岁与诸君相仿,性情严整,谨小而慎微。如能归京,当能辅君一臂之力。”
东汉败亡教训在前,诸葛亮仅能希望季汉之后的皇帝,能遵循刘备遗诏,别重蹈东汉覆辙,尽量保持朝野的稳定性。
“丞相,丞相~”
毕竟诸葛亮虽是工作狂,但不是受虐狂,有值得信任的人帮他,他岂会拒绝!
刘禅年纪虽比历史大点,但刘禅依旧年轻。今将大汉之事,让刘禅自己主持,根本不可能。且为了北伐大业,稳固季汉国祚,刘备必须将国事托付与大臣们,让他们辅佐刘禅。
“可有他人乎?”诸葛亮思量问道。
马良犹豫少许,鉴于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低声说道:“陛下虽已有辅政之人选,但却为主事者,犹豫不决。今或有意属丞相者不少,丞相宜当为此而思。”
诸葛亮从榻上起身,说道:“我与季常同行,今当入宫看望陛下。”
“当请陛下善保御体,早日康复。何言如此不幸之事?”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毫不犹豫,说道:“汉土之广,非臣一人所能治。臣粗略大治,常有过失,需人纠之。元直性情严谨,与亮同属将军事时,闻过则纠,闻错则谏。是谓集众思,广忠益也!”
“今陛下何在?”
“诺!”
今人才所众,但诸葛亮依旧怀念与徐庶并肩理事的日子。如诸葛亮所说,他负责的事太多,所推行的政令难免有问题。
说着,诸葛亮告诫马良,说道:“季常为侍中,今虽与亮关系莫逆,但不可因私而废公。托孤大事,非陛下叮嘱,不可向外言语,以免被歹人所知。”
今辅政大臣的人选,刘备已渐渐有了。但具体是霍峻领政,还是让诸葛亮领政,这让刘备多有犹豫。
刘备看向马良,吩咐说道:“季常,朕与丞相有要事相商,且率侍从退下。”
窦宪之所以北击匈奴,则是他斩杀刘畅,为求免死,建功赎罪,请命北征,故而有燕然勒石之事。虽横扫北匈奴,但也让草原力量真空,鲜卑因之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