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填补的空缺,大多数都是一把手。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单位,一个党委政府,要是长时间没有一把手,是会影响正常运转的。”温伯雄看着石更说道。
“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我认为不会有大问题。从我的前任卢书记调走,到我来海川,中间隔了三个多月,海川不是也好好的,没出任何的问题吗。何况只是暂时冻结,并不是长时间的冻结。”石更说道。
“大概要冻结多久呢?”李阳问道。
“我打算重新制定一套干部的选拔用人标准,然后按照新的标准,把全市处级干部过一遍筛子,适合的继续留用,不适合的就调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如果实在是没有他的位置,就转为非领导职务。什么时候把这套用人标准制定好了,什么时候冻结结束。我们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的混下去了,必须要有所改变,否则我们这些人就会被永远钉在海川官场的耻辱柱上。”石更说道。
温伯雄和黎阳看了看陶红专,陶红专一言不发。石更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而且理由充分,他还能说什么呢?
“除了人事问题,黄老还说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海川排外的问题。不瞒大家说,我在没有来海川之前,我就听说了什么海川是海川人的海川,不是海纳百川。我在春阳就听说了这样的话,可见这个影响该有多坏多恶劣。虽然黄老说,这句话是在坐的某个人说的,但我想也就是一句戏言,顶多算个狗放屁”
石更的话招惹了陶红专的不满,陶红专恶狠狠地看了石更一眼,眼神如果能杀人,可能石更已经当场毙命了。
“虽然是狗放屁,但所释放的味道确是惹人厌的,最重要的是,它对海川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是会产生影响的。外地的客商来到海川,得知海川排外,换位思考,要是我们,我们愿意到一个排外的地方去投资吗?所以我们必须要为海川证明。怎么证明呢?那就是宣传海川精神。让海川精神成为人所共知的一个口号,成为人人都要为之负责喝奋斗的一个目标。”石更说道。
“什么是海川精神呢?”袁乾坤问道。
“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我们要让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要知道我们海川不仅不排外,还欢迎所有人来海川。我们是一做好客的城市。我们要打造华夏好客第一市!”
关于宣传海川精神一事,石更没来海川的时候就已经琢磨起了这件事,可是来到海川之后,他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提这件事。
为了找这个机会,石更就特意让黄正泽来提,这样他就好接着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了。也就是说黄正泽事先是没打算说海川排外一事的,是石更安排的。
“当然,关于城市精神的口号,不仅要朗朗上口,简单明了,还要能够充分的概括城市精神。所以不能是一句海纳百川就完了。关于口号的问题,回头专门开个会再研究一下。”石更看了一眼办公桌上文件夹里纸上写着的会议内容提示,说道:“还有一件事,与海川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海川的经济发展,那就是从即日起,全市,包括县城农村,所有超过三千万以上的重大项目,一律报市委常委会审批,常委会不批的,一律不得上马。”
石更的这番话令所有人感到费解。
“既然是为海川的经济发展,应该尽快上马才是,为什么还要报市委常委会审批呢?”王龙问道。
“今后海川的发展,一定是全面的,有计划的,功能明确,目的明确的协调发展,而不能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去发展了。比如说天海区需要建造一个大型的购物广场,也恰好有这么个适合的地方,但是却有投资商想要在这块地上建住宅地产,这就是不允许的。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