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赐教 第一百七十五章 陆权论(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己的手帕,一左一右地给李至刚抹了抹汗,他整个人都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绞了绞手帕,郭琎看着眼前脸色苍白的老人家,觉得有些好笑,你说伱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怕诏狱啊?我们年轻人天天在这都不怕。

    “咳咳。”柴车轻咳了两声,提醒同伴千万别笑出声来。

    “李尚书好些了吗?”

    朱棣对于李志刚这个好用的应声虫,还是挺关心的。

    李志刚勉力起身答道:“谢陛下关心,臣惭愧,臣好些了。”

    “身体不舒服就坐着听吧。”朱棣虚虚按下手掌,“对面的问题,李尚书怎么想?作为一个毫无道德底线的人,李尚书并没有像那些读书读傻了的腐儒一样,张口就给皇帝来一个我天朝上国如何如何,而是认真地揣摩了一下朱棣喜好武功的心态,方才开口道。

    “臣觉得此人所言,颇有几分道理,想来成吉思汗既然能征服世界,又在当年做出了主力先打花拉子模,后进攻金国的决定,应该也是有这种考虑在其中.或许成吉思汗不知道什么叫‘心脏地带’、‘大陆桥’,但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朱棣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至刚这人,好用就好用在脑子活,能跟随他的意思来说话办事。

    当皇帝的嘛,当然不希望臣子都是些能办事/不能办事,但又都明着/暗着跟自己唱反调的。

    有些职位,能不能办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懂皇帝的心思,跟专业性比较强的户部、工部、兵部不一样,礼部尚书就是这样的一个职位。

    而且李至刚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蒙古人征服世界,走的确实是姜星火所说的“心脏地带”、“大陆桥”的这个路子,蒙古人的先例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确实可行。

    但朱高炽此时却出声道:“父皇,儿臣觉得不对。”

    “哦?说说看。”

    朱棣向好大儿鼓励道。

    “心脏地带没错,大陆桥也没错,但问题是,这条路的补给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蒙古人那种驱赶牛羊马匹就可横跨万里作战,需要极为坚韧且吃苦耐劳的军队素质,这种素质,是数千年来都极其罕见的,甚至哪怕是蒙古人,都只维持了两代人,就再也无法进行这种万里级别的行军调动。”

    作为靖难之役的后勤负责人,朱高炽几乎是下意识地,出于某种职业病一般的角度考虑,缓缓对朱棣说道。

    而朱棣闻言后,也是从内心对比了起来。

    不久前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四年靖难血战的燕军,从战斗力、装备、兵员来看,甚至比洪武开国时的明军还要略胜半筹。

    从数次大战朱棣带领这支军队完成的大规模超远距离迂回包抄来看,这支军队的素质,朱棣有信心称作当世第一。

    那么这支当世第一的军队,能做到像蒙古人一样横跨万里进行大兵团机动吗?

    朱棣认为,非常困难。

    其中固然有军队属性不一样的缘故,北地汉儿健卒和蒙古鞑官混编而成的燕军,完全不是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队那种全骑兵,而是步骑混合,其中骑兵的比例,也是半甲骑兵和重甲骑兵居多,做不到像蒙古人那种轻骑兵居多。

    所以,无论是背负甲胄所需的骡马、负载步兵变成骑马步兵所需的马匹、运输粮食的驴车,都注定了燕军无法像蒙古人那样横跨万里进行远征。

    道衍亦是轻声叹道:“蒙古西征,古之未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