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在大明 第1章 重生渤海边(2/3)

上一章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想到这里,刘晋都忍不住皱起了眉毛。

秀才只算半个泥腿子,要想对抗唐老虎,必须参加乡试提升段位到举人这个档次。

但科举考试,不是他一个现代人能搞得定的,要想其他办法。

刘晋好奇自己所在的环境,穿上长袍,走了出去。

“老天保佑啊,晋哥儿你大难不死,将来必有后福。”

“晋哥儿,好好读书,考上功名,将来成为举人老爷也就不用怕那个唐老虎了。”

一路上,刘晋遇到的村民都热情的和刘晋打招呼。

刘晋所在的村子叫下河屯,仅仅只有40多户,几百口人,整个村子的人都是祖上从外地迁移过来的,所以姓氏方面都比较杂。

刘晋一家和村里面大家伙的关系都很不错,村里的人也都是善良老百姓,一向对李晋家这孤儿寡母颇有照顾,

农忙的时候帮忙种下地什么的,要不然光靠王氏一人是很难种十几亩地的。

“还真是够穷苦的。”

下河屯不大,不多一会儿,逛完了村子,刘晋忍不住连连摇头。

整个下河屯都非常的穷,住着黄泥茅草盖的住房,穿的衣服都非常破烂,脚上连双好点的草鞋都没,大部分人都又黑又瘦,犹如生了大病一般。

此时正是弘治十年,明朝开国已经100多年,但土地兼并却日趋严重。

以整个下河屯来说,40多户家庭有自己田产的仅仅只有一半,剩下的只能够靠给地主种地为生,也是村里最苦的。

有田的20多户家庭,家里的田也不会太多,田地的产出非常有限,而且各种税赋最终都会落在有点田产人的身上。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什么的,老百姓根本就很难生存下去。

但那些大地主、大士绅,他们都拥有免税的特权,坐拥大量良田,却不用纳税、交粮。

“普通人想要在古代生存真的是艰难,这还是和平时期....”

一边感慨,刘晋一边朝着海边走去。

下河屯靠海边,离渤海很近,仅仅只有几里路。

远远的还能够看到一道道升腾而起的烟,海风逛过,能闻到一股草木之类燃烧的烟尘味。

看着海边升起的浓烟,刘晋脑海回忆一下便了然了。

“原来是在煮盐。”

走近一看,整个煮盐的地方背靠着海边的小山,海边滩涂塔起了一个个茅草屋,里面堆满了柴火,屋旁还用石头建了一个灶台,每一个灶台里都忙碌不停。

有人从海边滩涂的卤水池当中将卤水挑上来,有人一边劈柴一边烧火;

有些已经煮好的灶台这里,村民喜滋滋的将盐从锅里面铲下来用罐子装好。

海水煮盐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清初,煮盐这个传统一直到晒盐方法的出现才逐渐被淘汰掉。

而晒盐是一百五十年后,明末时从无棣这边开始的。

“晋哥儿~”

一道粗犷的声音传来。

刘晋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只见一个长的虎背熊腰,足足有一米九高的汉子走了过来。

“二虎~”

刘晋笑着说道。

这个人大名叫赵二虎,小名叫狗子,从小和刘晋关系就特别好。

“晋哥儿,下次唐老虎再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揍死他。”

赵二虎笑呵呵的来到刘晋的身边,显得非常气愤的说道。

“狗子,不好好干活,乱叫什么。”

>

上一章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