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陈云:“刘一民满脑子道理,一肚子学问,是那么好整的?整刘一民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要碰的头破血流的,康生不会那么笨的。我不是说了么,刘一民年轻,需要锤炼。放心,康生他们搞些理论探讨也是必要的么,影响不了大局。不过,这个肃反扩大化确实要不得,是得认真研究研究,拿出一些硬办法来。”
张闻天和陈云想不通刘一民什么地方骄傲了,为什么非得敲打敲打不可。但是显然现在心情不太好,不是深谈的时候,就只好告辞了。
张闻天和陈云走后,想了想,坐下来亲自起草了给新四军的指示电。
在电文中,写到:“此次高敬亭事件,暴露出了新四军各部队学习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不够问题。六届六中全会对长江局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上的错误进行了批判,并且撤销了长江局。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出现冤杀高敬亭事件,说明叶挺及江北指挥部诸成员没有学习过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至少是没有深入学习过。针对这种情况,请叶、项考虑:一、务必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至团以上部队,在指导思想上确立全力经营江北的思路,放弃南进战略。二、认真分析三战区对我之态度,随时掌握动向,避免被动。三、军部应及早部署过江问题,愈早愈好。四、在军部尚未过江之时,应速令陈毅过江,接替刘一民指挥苏皖地区军事斗争。”
写到这里,抬起头思索了半天,又写道:“此次刘一民同志和叶挺同志谈话记录,中央转发你们,请认真研究。一个参军、入党时间都不算太长的同志都有如此胸怀,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接到的电报和中央转来的叶挺等人的检讨以及刘一民与叶挺等人的谈话记录,项英有两个想不通,一个是想不通刘一民怎么知道他和战士们打成一片的事情,对他评价竟然那么高。第二个是想不通他们为什么断定南进战略不行,难道日本鬼子会放着浙赣地区而不进攻么?只要日军进攻,以的作战风格,必然是一败涂地、失地千里。我军此时在江南建立根据地,岂不是正当其时?
想不通归想不通,项英还是雷厉风行,组织了高敬亭追悼会,在军部再次组织学习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通知陈毅,尽快过江与刘一民接头。
刘一民送走叶挺一行后,回到指挥部就给罗荣桓发报,指出新四军目前势力太弱,短期内只能打游击战,南下部队经略苏皖边区攻势作战结束后,必须得按照中央和主席要求,留下两个旅作为主力部队坚守苏北和皖东北地区。否则,一旦日伪军大举扫荡,根据地就会沦为游击区。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要求罗荣桓以刘、罗名义发报山东各军区、各主力旅,在小部队出击保护夏收的同时,舍得拿出主力部队去扩编地方武装。象胶东地区,仅凭一个教八旅和胶东警备旅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地那么稳定,应该大规模扩军。编练司令部可以移驻胶东,集中力量为胶东训练新兵。鲁西、鲁东南、鲁中、鲁西南都是如此。各旅要重建新兵团、补充团,工兵营、辎重营都可以升格成团,边扩军边训练。南下各旅在隐蔽休整期间,都已经建起了新兵团和补充团,大量招收新兵入伍。现在已经组建洪泽湖管理局和洪泽湖水上警备团,待我军控制皖东北和苏北形势后,考虑抽调部队组建皖东北警备旅、苏北警备旅,其中皖东北警备旅归彭雪枫指挥,苏北警备旅和苏北支队归黄克诚指挥,承担坚守苏北、皖东北任务。
刚刚写完,就收到了苏北支队的电报,报告说与韩德勤部发生摩擦,苏北支队东(海)灌(云)沭阳**团团长汤曙红牺牲。
这汤曙红是灌云县汤沟镇人,在东海、灌云、沭阳一带很有名气。1933年在汤沟小学任教时就创办了抗日读书会,卢沟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