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镜!”
镜片碎了。
他心疼死了。
姜明松见只砸了眼镜,依然不解气,追着他围着沙发打转。
“你别跑!”
“兄弟,你别追啊!”
徐科长上气不接下气的道。
“奶奶个熊!”
姜明松手指着他道,“你让老子消了气,咱啥也别说了!”
“兄弟,咱都是误会,说清楚了就好,”
徐科长陪着笑道,“我都说了,你有多少桐油,俺全给你包了还不管吗?”
“算了,都消消气。”
李林看着姜明松的脸色,知道他心动了,便把他拦下来,给大家一个台阶。
姜明松终于停了下来,没有再继续追。
“谢谢兄弟。”
徐科长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子,对着李林不停的拱手。
“你啊,确实挺欠揍。”
李林对他也没什么好话。
“早知道是老乡,我啥也不跟你多说了,”
徐科长一边喘气一边看向姜明松道,“但是,先说好,你们桐油质量得合格,不合格的话,我没法交代的,我只是个小喽啰。”
“你看老子脸,像写着骗子两个字吗?”
姜明松跑累了,也跟着坐在了沙发上。
徐科长讪笑道,“骗子脑袋上也没这字啊。”
“奶奶个熊,你就是欠揍。”
姜明松再次站起身。
“别,”
徐科长有气无力的摆摆手道,“兄弟,都是我错,这还不中吗?
哥几个,我请你们喝酒,不醉不归。”
李林笑笑,算是默认了。
饭桌上,大家伙才知道这徐科长的全名,徐东升。
一人喝到半斤酒后,徐东升便拿着供销科的印章,与姜明松签订了供销合同。
姜明松由此迎来了事业的一大步。
他要回去备货,便与黄毅勇先回到了老家。
李林继续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在此地开设货运站。
呆了两三天后,李林干脆就放弃了,打道回府。
接下来,他的物流公司以每个月递增十辆车的速度在全力发展。
在省内货运行业,他大老林的名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货运站铺向了隔壁的安徽以及江浙地区。
一切稳中向好。
依靠在大毛子地盘做倒爷得来的利润,他再次添置了不少新车。
到一九八六年底,他已经拥有了一千七百五十多辆货车。
一九八八年三月浦江市第一块土地正式开始国际招标,只向境外企业和个人出售。
不要人民币。
最后是日本华侨以2805万美金的高价买下了这块儿地。
李林听说之后,被吓得不轻。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李林的香港通达物流,有这个资质,却没这个钱。
办法总比困难多,丁正以港商的身份,与政府达成了投资协议,分批投资一百万美金,在青浦拿下来了十万平地块,建设长三角最大物流中心。
签约那天,丁正再次上了新闻。
“这小子装香港人呢!”
钱长江看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