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李林都没活干,在家呆着,除了吃饭就是睡觉。
直到刘宽本再次来找他们,又跑了趟许昌。
也不知道刘宽本从哪里找的粮票,他们终于不用吃那些除了鱼就是面的路边摊或者躲在巷子里的私人馆子,而是拿着粮票去了菜品更丰富的国营饭店。
不过,吃饱喝足,心情却不是那么好。
饭店服务员都是有编制的“体面”人,对他们可没有好脸色。
这顿饭吃的啊,那叫一个憋屈!
真想打人!
“以后再来国营馆子,我就是孙子!”
李林不顾形象的朝着饭馆门口吐了口唾沫星子。
刘宽本笑着道,“兄弟,那下次你可不能说我小气。”
李林道,“还是去私人馆子,饿不死就中。”
私人馆子对比国营饭店,有一个眼前无法弥补的弱势,就是采买的渠道有限,越是大城市越是这样,能供应得上鱼,就算是不错的馆子了。
而小城市、小乡镇的私人馆子,猪肉、鸡鸭、蔬菜一般都能从乡下弄,菜品反而更丰富,不会像大城市里控制的这么严。
所以,那些卖纽扣、衣服鞋子的小商小贩,一般都是从小市镇乡村街头先开始的,甚至于那些皮毛匠,靴匠、唱戏班子、理发、照相的也都是如此。
公社一级的供销社最先撑不住,黄了,最后才是大城市的供销单位。
李林也不明白,私营个体户、乡镇集体企业搞的这一套,算不算农村包围城市。
“我也不去受那个窝囊气了。”
钱长江更是气愤的胸口一起一伏。
不就因为前天下雨,弄得身上埋汰了一点嘛!
居然还不准他们进门。
太不像话。
这要不是因为是个小姑娘,他早就一拳头打过去了。
“那中,我还省钱了。”
刘宽本高兴地乐不可支。
因为刘宽本要采买一些东西,又在市里待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买完东西才重新上路。
到家时候,天已经黑透。
程玉梅正在电灯底下平辅导两个孩子作业,听见动静,直接打开门,等李林拖拉机熄火,“以为你们今天不回来了呢,怎么这么晚?”
“刘宽本要买东西,住了一晚上,”
李林没急着进院子洗漱,而是看了一眼两娃的作业本,拼音字母写的歪歪扭扭,“不错。”
“今天耽搁了,阿娘肯定唠叨,我直接回家,小玉,不用煮我的面条。”
钱长江帮着李林把拖拉机车头开进院子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打卤面啊!”
李林闻着碗里大肉香,馋的不得了,一口气吃了三碗面条,半盆卤肉。
就这依然意犹未尽,拍着肚皮道,“明天再搞一顿。“
“哥,还没吃够啊,那一盆五花肉,就有三斤了,你比长江还能吃呢。”
李玉一脸的钦佩
“那能有三斤?”
李林不信。
程玉梅解释道,“昨个夜里就煮烂了,结果你们一直没回来,晚上又焖了一回,又出来不少油,估计啊,能剩下来二斤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