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说,只要杨维桢想当官,没有任何阻碍。事实上,大明朝廷,也的确征召过他,只是他拒绝罢了。
这也没什么。
毕竟,在这个时代,“华夷之辩”“忠臣不侍二主”哪个更重要,还真不好说。
很多人对杨维桢的忠贞不二,是相当佩服的。
现在是闹哪样?
杨维桢都九十岁了,还能有几天好活?怎么就自己打自己的老脸呢?怎么就晚节不保了呢?
他到底是图什么呢?
如果是在其他的朝代,说不定就会有人劝解甚至质问杨维桢了。只是大明朝廷实在是干得相当好,大家也实在难以说杨维桢这话不对,所以才一片鸦雀无声。
似乎是看出了宾客们的所思所想。
杨维桢继续道:“可能某些贤达有些疑惑。我杨维桢都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低这个头干什么?无他,朝闻道,夕死可也!老朽知道自己错了,却还为了面子,死撑着不认错,才是愚不可及!想我大明,盐无税,无徭役,农无税。历朝历代,哪里有如此德政?想我大明,保障子民的基本医疗,古往今来,何曾有过?还有,如今,我大明要为海外之商人报仇雪恨,煌煌三千年,此等事又是何曾有过?一言以蔽之,大明非皇家一家一姓之大明也,实天下人之大明也!这样的皇帝,不是前所未有的圣君是什么?这样的大明,又怎能不值得老朽效忠?老朽后悔!老朽真是后悔啊!后悔,虚度了这近二十年的光阴,没有为大明效力!错了!老朽,真的错矣!”
咚!
说话间,杨维桢竟然跪倒在地,向着北方重重跪了下去。
“杨老爷子快快请起!”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实在是不好行此大礼啊!”
“您老也别后悔。您刚才不是说了吗?朝闻道夕死可矣!”
……
人们纷纷相劝,将杨维桢搀起。
杨维桢重新做回椅子上,继续道:“老朽老矣!纵然知错,但体衰智危,难以更改。不过,幸好,老朽还有七个好孙子!”
杨维桢的两个儿子,也六七十岁了,难以为国效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七个孙儿的身上。
“孙儿拜见爷爷!”
杨维桢的七个孙子,赶紧拜倒在杨维桢的面前。
杨维桢道:“以前,你们这糊涂爷爷,顽固不化,不准你们出仕,为国效力,实在是大错特错。现在,朝廷为了给我大明商人报仇,要与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决战,正是用人之时。尔等可速速前往官府报名,朝廷让你们做官,就好好做官,治政安民。朝廷让你们从军,你们就战场杀敌。朝廷就是让你们为民夫,也得给老夫认认真真出力,把粮食送到军营里去!但有半点偷懒之处,就不是我杨家子孙!”
“谨遵爷爷之命!孙儿明日就前往官府报名,为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杨维桢这样的“前元遗老”,都主动让孙儿为国效力了,就更甭提其他人了。
“求求您了!收下俺吧!俺有四个哥哥俩兄弟呢,就算死了,也没啥后顾之忧!倒是你们不收俺,回去俺爹能把俺打死!””
一个朴实的农村小伙子,在苦苦哀求。
他家本来租种官府的土地,如今朱元璋大笔一挥,直接不再收地租了。不但不收地租,连国税都不收,简直高兴地全家都要笑醒。
现在,官府要征召民夫,家里的老人发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