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朱元璋要么和朱标谈一些其他的事,要么,继续看继续看他的《元史》,等着早朝的时间开始。
但是,和朱标说什么呢?朱元璋满脑子的都是“要有孙子”了,一时间竟找不到别的话题。
刚才还看得津津有味的《元史》,现在朱元璋是一个字儿都看不下去了。
没办法,《元史》算个毛啊!
老朱家有后啦!
天下,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儿吗?
事实上,这三年来,朱元璋的压力也相当不小!
朱标没生孩子,可能有各种原因,甚至能怪到酷爱杀俘的常遇春头上。
但问题在于,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也没孩子!
这怎么解释?
两年前,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已经被封为长安郡王,和邓愈的长女成婚了。
而且,朱樉可不像朱标,在女铯上那么克制。宠幸过的女子,多了去了。
结果,照样没生下一男半女!
朱元璋表面上还镇定如常。但是,心里面,都怀疑是不是他取下的过程中杀戮太多的缘故。或者,从小乞儿到“皇帝”,已经耗尽了老朱家所有的福分什么的。
现在好了,事实证明,朱元璋之前的一切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朱元璋能不大有“暗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吗?
非但如此!
朱元璋是极端重视亲情的人!
爷爷渴望抱孙子,本来就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朱元璋?
其喜悦激动的心情,简直无论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所以,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盯着那卷《元史》,完全是摆个姿势而已,一个字儿都没看过去。
终于,御医戴思恭来了,再次确认了喜脉。
马秀英也来到了华盖殿。
马秀英自然也非常高兴。事实上,就算和儿媳矛盾再大的婆婆,在儿媳有身孕的时候,都会变得慈眉善目的。更何况,马秀英和常凤仪本来就相处的不错。
更何况,这是在成亲三年之后,常凤仪终于有喜!这孩子,真是来之不易!
“以后啊,太医每日早晚,都要请脉。你不要不耐烦,这规矩是我定的,都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
“有什么想吃的想喝的,就吩咐下人们去做。东宫里面没有,就从我这拿。”
“待会儿,我就让人给你送些补品过去,什么人参鹿茸燕窝都有。”
“这些日子要静养,但也不能全然安静,必要的活动还是要的。不过,稍有不适,就不要再动了。”
“原来每日都要向我请安的,以后就五天来一趟吧。身子不便了,不来也行。另外,不要行什么大礼,福上一福也就罢了。谁敢挑你的礼,我揭了他身上的皮!”
……
马秀英将常凤仪叫到一旁,拉着她的手小声仔细叮嘱着。
其实,东宫里面什么没有?各种伺候的丫鬟婆子,更是多了去了,根本就用不着嘱咐那么多。
但是,对于马秀英来说,不仔细叮嘱一番,实在是放心不下。
朱元璋则终于想起一件事来,对朱标道:“此事,不仅是我朱家的大喜事,还是天下的大喜事,理应普天同庆。咱准备让礼部和刑部会商,弄个大赦天下的章程下来。标儿,你以为如何?”
“父皇三思啊!”朱标赶紧劝道:“若是皇长孙降世也就罢了,父皇大赦天下,还说得过去。但是,这仅仅是皇太子妃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