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说,北伐胜利的消息,如同一只小蝴蝶,在应天城卷起了一场台风。
那么,这场台风的暴风眼,就是中书省大殿后面的白虎殿了。
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却蕴含着极为恐怖的力量!
朱元璋静静地坐在白虎殿内,微微闭上了眼睛,一幕幕景象从脑海中迅速闪过。
初闻得子的喜悦,“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初见孩子的惊喜,体生暗香,不染凡尘!
小小年纪,就被宋濂誉为半圣之姿,连大儒刘伯温都收服了!
龙湾之战,墙式冲锋!
鄱阳湖大战,射瞎张定边一只眼!
平张士诚,灭方国珍!
到了今天,连元大都都领军攻破了!
如此战绩,恐怕唐太宗李世民都得相形见绌!
而且,朱标和他的感情,不知比李世民和李渊,强到哪里去了!
“上苍待咱至厚矣!有子如此,夫复何求?”朱元璋心中暗暗想着。
蹬蹬蹬~~
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马仲良走入了殿内,微微躬身,道:“启禀王上,世子的报捷使者,王璞到了!”
“带他进来。”
“是。”
功夫不大,王璞抖擞精神,走入白虎殿:“臣王璞,参见王上!王上千岁千千岁!”
“王璞,世子派你来,到底所为何事呢?”朱元璋淡淡地问道。
他当然知道,王璞是来干什么的。但是,这内容他爱听啊,不介意多听一遍。
王璞道:“启禀王上,世子已与八月初四,攻破元大都!特要微臣,向王上报捷,献一份《平元都捷表》。另外,《大统历》世子也已拟好,请王上御览。”
朱元璋现在却不关心什么《大统历》,道:“你先将那《平元都捷表》念来。”
“是。”
王璞轻咳一声,朗声念道:“五百年而王者兴,仰圣人之在,御大一统而天下治;际景命之维新,尽驱胡虏之膻腥,诞布幅员之声教,乾坤清肃,日月光明……所以聿彰鸿裂,耆定武功,东沧海而西昆仑,南雕题而北穷发……玉帛会,车书同,兴太平之礼乐,人纪修,风俗变,正万世之纲常。”
最后,又道:“待儿臣平定山陕,收河西之地,尽复华夏故土,再朝天阙,拥父王即皇帝位,创万世之基业!”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道:“待尽复华夏故土,再朝天阙?最后这句,果是标儿写的?”
“确实是世子写的。”王璞道:“这篇《平元都捷表表》的前文,乃是微臣和张杰等人草拟,世子稍微润色。唯最后一句,完全是世子所拟。而起,世子特意交待。这份《平元都捷表》,王上仅把前面公示天下即可。后面几句,请王上暂为保密。”
“这样啊……”
按说,河南、河北、山东已复,中原就算平定了。朱标就应该班师回朝,拥朱元璋称帝。朱标本人,也该大婚了。
即便朱元璋都没想到,朱标还要全取了山西、陕西以及河西走廊之后,才肯回军!
山西、陕西,可不是人口稀少的河南、河北、山东!
更有王保保这个硬茬子!
是那么好收复的吗?
更别提,还有华夏丢失六百年之久的河西走廊了!
如果换成别人领军,朱元璋都要怀疑他不是要拥兵自重,以此为借口不肯交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