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就称吴王了,麾下官吏又都是朱元璋所任命,自成一体。按说,改元只是用自己的年号而已嘛,应该对天下形势没多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朱元璋“不扫平中原不称帝”的誓言一出,形势顿时完全不同!
这丝毫不亚于,发表了北伐檄文!
武将什么的,当然最喜欢打仗了。功名但在马上取!邵荣、徐达、常遇春、李善长都封公了,那么,北伐中原后,朱元璋称帝,恐怕立下大功之人,就该封王了吧?
这些人以下呢?
该有多少个公爵,多少个侯爵?
多少个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
就是对于普通士卒来讲,也有早就许诺给他们的每人五十亩地,可以盼望啊!
还有最关键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成就卫青霍去病的事业,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只要想想,都热血沸腾呢!
诸将真是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对于文臣来讲,北伐中原,就意味着无数空缺的官位在闪闪放光。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么多的坑空出来,萝卜大搬家,得意味着多少机遇和风起云涌!
对于天下百姓来讲呢?
是的,他们现在的日子,不算好过。但是,如果南北长期对峙下去,他们就好过了吗!
长痛不如短痛!
反正现在已经够痛了,那就再忍个一两年吧。趁着现在,南方军阀混战,培养出了无数的精兵猛将,一股做气,灭掉北元,求得长久的太平!
一时间,雪花一样的奏章,甚至民间百姓的万民书,如同雪花一样,飞入了吴王宫中。
这些奏章,比当初劝朱元璋称帝的奏章还要多!
北伐!
北伐!
请王上下旨,驱逐鞑虏,恢复中原!
吴国这么大动静,当然瞒不过王保保。一时间,王保保紧急上书大元朝廷,请大元朝廷调解,让他与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举行会盟,暂且休战。然后,王保保调兵遣将,前往汴梁,准备抵挡朱元璋北伐军的兵锋。
然而,出乎王保保的预料之外,出乎吴国军民百姓的预料之外。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眼瞅着年节将至,朱元璋都没有下达北伐的旨意,朝廷的军队也没有任何调动。
怎么回事?
今年就不北伐了?
明年呢?
朱元璋不是说,不一统山河不登基吗?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无论是王保保,还是吴国军民百姓,一时间俱皆摸不着头脑。就连朱标自己,都不知道朱元璋的真正心思。
直到这天,朱元璋退朝后,在白虎殿内,摒退了左右,主动谈起了此事。
朱元璋道:“标儿,你知道,咱为什么一直没下旨,北伐中原吗?”
朱标道:“儿臣不知。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儿臣猜想,父王是觉得,还有一件绝大碍难之事,阻拦我军北伐。”
“确实如此。那么,标儿以为,这件碍难之事,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