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第107章 千万别小瞧了朱元璋(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于是乎,朱元璋进行了俸禄改革,发一部分大米,一部分交钞。交钞,就是没有准备金,单靠朝廷信誉发行的纸币。

刚开始,交钞价值坚挺,官员们很满意。但是,很快地,交钞开始贬值, 官员们又不满意了。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进行了第三次官俸改革,将年俸改为月俸,不发交钞了,还是发大米。七品官一个月七石半大米,一年收入九十石大米。

算是给官员们涨了百分之十几的工资!

这算是明朝官员俸禄的顶峰了,关于这次俸禄改革,朝堂上还有过不小的争议——咱大明这俸禄是不是定的太高了啊?拿着挺不好意思的。

然后呢?

从朱元璋心灰意冷,取消百官赐宴开始,官员们的待遇就开始急转直下了。

靖难之役,朱棣消耗了大量的钱粮不说,还要北征草原,南平安南,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钱从哪来?于是乎,他决定,官员们的俸禄,一半拿本色(大米),一半拿折色(也就是交钞、胡椒之类的东西来抵,当然不是按照市场价抵,而是皇帝的规定抵)。

这一下子,官员们的待遇,就降到了原来的六成。

朱棣还算一代雄主呢!

他后世的明代帝王,给官员们的待遇,还不如朱棣。

比如明中期的名臣海瑞吧,二品大员,一年该拿七百多石大米,或者说三百多两银子。结果呢?实际年收入也就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就这,海瑞还先后娶了三个妻子两个小妾,日子能不过得捉襟见肘吗?如果把海瑞每年那二百多两合法收入补上,小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

而且,海瑞也忒固执了些。比如,伺候官员的柴薪皂隶,从宣德年间开始,朝廷已经不直接雇佣了,改为发银子,让官员自己雇人伺候。海瑞因为这不是明规则,既没拿这笔钱,又要自己花钱雇人伺候,每年又少收入大几十两银子。

所以,虽然海瑞在嘉靖朝过得不怎么样,但如果生活在朱元璋的年代,还是能足够体面的。

嘉靖朝之后呢?

那当然给是一蟹不如一蟹。

到了明末,官员的待遇,还不到朱元璋时期的两成。他们再不贪污,那是真的要饿死人的。

所以说,把明代贪污成风的屎盆子,扣在朱元璋的头上,是相当不公平的——把人家朱元璋规定的俸禄,只下发两成,然后再怪朱元璋定的俸禄太低,以至于贪污成风,这也太不讲理了吧?

“所以,此事的本质,不是俸禄太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优良的调节机制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朱标仔细思量了几天后,才往中书省而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