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虚掩着,里面灯火通明,三三两两的人正来去匆匆。
原来是王府儿子结婚今天办喜事,这会儿还有人正忙着。
苏东方问叶冬是不是明天再过来,现在好像是有点太晚了,如果贸然去找人家,人家还以为是来贺喜的,可他们又没有带礼物过来。
叶小丰却道:“三舅,我们是过来跟他谈生意的,今天就趁着那王大人心情好,说不定就能成了。”
好像也有点道理,接着,叶小丰把叶冬拉到一边,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
然后又让苏冬方自己进入盐场去,并反复交待他不能把制盐的方法告知任何其他人。
苏东方满口答应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父子二人来到门口,敲响了那红漆大门。
一个六十来岁老人出来了,见到这衣着很是朴素,又是农人模样的父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叶冬走南闯北见识较多,满脸堆笑地躬身拱手朝那人行了一礼。
道:“老丈,我们父子是附近赵家村人,有炼制精盐的技术,想找一下吏目王大人,如果王大人愿意,我们愿意将这个技术告知大人,烦请通传一下。”
那老人见叶冬这个样子倒像是个懂得礼数之人,便问了一句:“哦,找王大人,你们有路引吗?”
这路引就相当于一种介绍信,不过一般是远离家乡百里之外才需要路引。
而赵家村离这里只四十多里地,又在一个县境之内,显然不应该需要路引的,不过那人又不知道叶冬他们的底细,这才问他们要路引。
叶冬答道:“我是益安县赵家村人氏,路引倒是没有,不过,我这里有一包今天制出来的精盐,烦请老丈转交给王大人看看。”
说完,拿出一个手巾,从带过来的那一包盐里匀出约半斤包好,交到了那老人的手中。
老人看到那洁白的细盐,在火光的照耀下有点亮眼,不由得伸出手沾了一小点尝了尝。
他略带讶异地抬头看了眼叶冬,原本还以为是借着制盐想来攀附东家的,这味道却做不了假,叶冬一个农人,也不至于为了这花大价钱买一包昂贵的精盐来欺瞒,便点点头,收下了这一小包盐,让他们在外面等着,他进去通传去了。
二人就在门外等着,叶冬有点不安,叶小丰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过了好一会,门又开了,还是那个老人,对二人道:“东西我已经交给大人,大人已看过了,不过,大人今天喝酒,有些醉了,不宜待客,让你们明天再过来。”
叶冬行礼谢过老人,说明天卯时会过来等大人传唤。
从王吏目那里出来,叶冬父子花了十文钱在附近找了一户人家借宿一晚。
一夜无话,第二天卯时刚过,父子二人便早早来到了王府门前。
王府的大门紧闭,里面一片宁静,不复昨日的热闹。
叶冬正要上去敲门,门吱呀一声便打开了。
还是昨日那老人过来开的门,一眼便瞧见了叶冬父子俩,便问道:“敢问二位贵姓?”
叶东满脸堆笑道:“老丈,我叫叶冬,这是我儿子叶小丰。”
那老人又打量了一下叶小丰,不知道叶冬为什么会带一个小孩过来。
叶冬看出了老人的疑惑,赶紧道:“老丈,这制盐的事是我儿子弄出来的,原以为他只是胡乱玩的,没想到还真制出来了精盐,后来经过我们父子俩不断地试制,终于比较完美地制出来了昨天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