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丰忙道:“周大哥过誉了,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我可能比其他小孩的确成熟一些。”
周惟聪又哈哈笑道:“你看,你这样说话就一点也不像是小孩子能说出来的话了。”
叶小丰笑了笑,也不再作答,他也想学着小孩子的腔调说话,可他的灵魂就是一个大人啊。
两人谈笑间便来到周惟聪父亲周清明的房间里,周清明正伏案看着文书,突然见到儿子带着一个小孩回来,不禁疑惑地看向他们。
叶小丰连忙行跪拜礼:“草民叶小丰拜见大人!”
周清明一听叶小丰这名字,连忙放下手头的文书,先让叶小丰站起身来,笑着道:“不必多礼,哦?你就是惟聪常提起的那个小孩,益安县的叶小丰?”
周惟聪忙道:“父亲,正是他。”然后又说他是陪父亲一起来府城办事的。
周大人哈哈笑道:“嗯,不错,果然器宇轩昂,很精神的少年。”
叶小丰忙道:“谢大人夸奖。”
这周清明,乃建安三年进士,从知县升到通判花了六年多时间,可从通判升到同知却还不到一年时间,他把这归结为运气,而给他运气之人,就是眼前这个少年。
周清明没有想到,儿子去了一趟益安县,竟结识了一个只有十二岁多的农家小孩,而这个少年,年纪这么小,却能干出那么周密的事情来,严格来说,这少年是他周清明的贵人也不为过。
现在这个奇少年被他带到了眼前,作为一个农家少年,见到一个五品府官,竟能不卑不亢,当下更是喜欢得紧。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周清明还是准备试探一下这个小孩,也好鉴定一下他是不是值得儿子结交。
想到此,周清明问道:“听惟聪说你还不到十三岁,却是言行举止都似成人,是个非常聪明的奇少年,可我今日一见,似也不过如此。”
周惟聪听父亲这样一说,好像很不礼貌,正要辩解几句,却听叶小丰说道:“大人说得是,小可区区一农家少年,还未入学堂开蒙,或比同龄人成熟一点,却也当不得周公子如此赞誉。”
咦,这少年说话果然谦卑有礼,不像一个十二岁孩童能说出来的话,于是又问道:“你是想来念书否?”
叶小丰道:“回大人,这次过来正打算去念书,之前在益安拜见了郑知县,郑知县让小的前来求助同知大人,虽不甚惶恐,但为了前程,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那你可知念书有何益处?”周清明问道。
“回大人的话,小的听闻,念书可以启智,念书可以明理,念书亦可为国为家有所作为,故我虽是孩童,却对念书心向往之。”
叶小丰说这话张口便来,中间没有一点停顿,一气说完,周清明心想,别的不说,起码这口才了得。
不过一想,这少年说是没有念过书,可这说话的语气,分明只有读书人才是这样说话的,不由得有点怀疑,就直接问他既然没念过书,为何说话行礼都像读书人。
叶小丰便把那一套在私塾外面偷学的说辞又说给了周清明听,周清明似乎是恍然大悟,更加啧啧称奇。
“哈哈哈哈,果然是个奇少年,你念书的事我已跟书院说好了,你哪天去,让惟聪陪着你去找人就行。你刚才说你是陪你父亲来府城办事,可知你父亲想办何事?”
叶小丰赶忙先谢过周大人,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