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这次更惊了,十二岁少年,居然说出衔草以报这样的词来,便问叶小丰道:“小丰,你懂得衔草以报是什么意思吗?”
“大人,我知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郑永贵深感惊奇,他听说叶小丰还没有入学,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禁连连称赞道:“奇人,奇少年啊!”
便也不再推辞,收了那二十两银子的润笔费。
又问叶小丰没有读书,是怎么懂得这么多的。
叶小丰道:“大人,十多天前,小可家里都还特别穷,没钱去念书,便常去附近的私塾外面玩,在外面听那先生授课,久而久之,便学了一些皮毛。”
郑大人又问叶小丰是否识字,叶小丰便回答识得一些。
郑县丞就拿来一份文书让叶小丰读给他听,叶小丰当然是一字不差地读了出来。
这下,郑永贵对这个少年是刮目相看了,便问起这段时间为什么他家里突然有钱了,
叶小丰编了一个故事,说是他父亲叶冬以前在外讨活时无意间救了一个贵人的命,十多天前遇到了那个贵人的儿子,那人感激叶冬的救命之恩,便给了他四百两银子。
郑永贵不疑有假,连称这是好人有好报,他父亲既然是那样一个好人,教出来的儿子必然也差不了。
之后,郑永贵让郑斯年把叶小丰送出县衙。
路上,叶小丰对郑斯年道:“郑哥,有件事很是冒昧,不知当问不当问?”
郑斯年道:“你我一见投缘,当然直说便好。”
叶小丰道:“郑哥,不知郑大人与知县关系如何,如果不方便说,权当我多问了。”
郑斯年不由得一怔,他还真没想到叶小丰竟然是问他这样的问题。
“不知老弟为何有此一问?”
叶小丰道:“郑哥不必多想,说实话,那天你与周哥去吃面条之时,我听到了你请周哥的父亲帮令尊运作之事,如果郑哥信得过我,或许,有个机会能让令尊更进一步。”
郑斯年听到叶小丰这话,不禁大感惊讶,他可真不敢想一个十二岁的农村小孩能发现什么机会让他的县丞老爹能更进一步。
叶小丰见郑斯年这个表情,立即说道:“是小弟孟浪了,还请大哥见谅。”
听叶小丰这样一说,反而让郑斯年好奇了,想着听听叶小丰说说也无妨,若是说不出一个道道来,权当笑话听听也可。
郑斯年于是装作一本正经的问道:“叶老弟,不知你发现了什么好的机会?”
叶小丰见郑斯年答话了,不由心里暗喜,想到那孙知县帮着赵二流子坑了便宜老爹五十两银子,办个地契都要收十两银子的好处费才肯办理,这样的官员有机会当然要好好整治一下。
叶小丰故作神秘地问道:“郑哥还没告诉我,令尊与孙知县关系如何?请实话实说。”
郑斯年想了想,表情严肃地道:“我只能这样说,知县与县丞之间,矛盾大于合作。”
叶小丰当下便心知肚明了。
便略作思考后,叶小丰道:“郑哥,我刚才在郑大人的书案上看到一份文书,好像是要孙知县置办兵器的事宜,你知道吗?”
“知道,那只是按照惯例让我爹过目一下,真正置办兵器这样的好事是轮不到我爹头上的。”
叶小丰心想果然如此,便附耳到郑斯年的耳边道:“机会就在此,你只要能把置办一些什么兵器,由哪里置办,还有兵器的价格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