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张则命令铁博的商队向交州刺史部的方向发展。
其实说起来,如今铁博的商队人数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两百人左右,有些不能满足张则的需要了,急需扩大规模,
不过,张则还有一些计划没有完成,他觉得还不是时候,不过为了赵云,张则还是让铁博在交州本地再招募一百人。
一边是为了生意,一边是为了方便赵云和他联系。
处理完赵云的事情后,
中平三年,十月,武陵蛮发动叛乱,攻打武陵郡县。
早有准备的太史慈第一时间奏报武陵太守曹寅,请求率兵平叛,因为有斩首赵慈的战绩,曹寅听后大喜,招募了五千人交给太史慈率领。
太史慈也没有客气,接过兵马后,先是假装战败,一路引诱叛军攻入县城,等到叛军进入一半后,又命人关上城门,来了一个关门打狗,
生擒叛军首领,大破叛军,一时间太史慈之名在武陵郡中名声大震,
平定叛乱以后,太史慈又把除了自己麾下一千士卒外的士兵全部交还给曹寅,这一举措又让曹寅心中大喜。
对太史慈越来越看重。
而位于江陵的王睿就不高兴了,武陵蛮发动叛乱之时,王睿觉得这就是送给他的功劳,他本来准备率军去平叛,集合部队用了三天时间,
正准备率军渡过长江时,曹寅来到了刺史府中,以上报叛军具体情况为由,硬生生的拖了他五天时间。
太史慈就是用这段时间,快速的平定了叛乱。
也就是说,武陵蛮的这次叛乱,完全成为了太史慈的主角戏。
而王睿大张旗鼓的整军出征,不但没有功劳,更好像是一个傻子,配合着太史慈演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绿叶。
王睿知道这是曹寅的小心思,因此哪怕心中闷着一团火,却无处发作。
接下来,有些生气的王睿又想通过用刺史职位来施压,向曹寅索要粮草,又是无功而返。
自此,王睿和曹寅的矛盾越来越重。
经过一段时间后,曹寅以武陵动乱,太史慈勇武为由上报朝廷,希望太史慈兼领武陵郡都尉一职。
从此以后,太史慈麾下士卒扩大到了三千人,
用曹寅的名义坐镇潺陵与江陵的王睿隔江而望。
只是,王睿知道了太史慈的勇猛,以后做事也不敢太过分。
只是心中好像吃了一个苍蝇般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