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张则也早就想好了,“蔡公可知何为生产力?”
“生产力?”蔡邕摇头,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
此时,便成了张则的主场了。
张则站起身来,手舞足蹈,意气风发的说道,“蔡公,生产力的狭义解释就是一个人能产多少粮食。
商人的多少,便取决于生产力的强弱。
我打个比方,一个五口之家,所耕之田的产量,只够五人食用,那便无人可以经商,若所耕之田的产量,够十个人吃,那便有五个人可以不用耕田,
那这剩下的五个人做什么?
或者做工,或者经商,不然若都让天下人耕种,这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蔡邕听后,心中一动,此等言论,他听都没有听过,“孤陋寡闻呀,子云你的言论,我居然都没有听过,这就是你一直在汉宁县,推广新耕作方式的原因。”
“只能说有一部分原因吧!”张则笑道,
“子云,你说,用新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以后,桂阳郡能有多少人可以经商?”
“蔡公,关于这一点,我还无法计算,毕竟现在只是在汉宁县做了试点,到时在整个桂阳郡推广以后,有了大数据,我才好推测。”
“嗯!不错,不骄不躁,”
“蔡公,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如今朝廷动荡,天灾不断,商道有断绝之像,南货北物难以运转,有粮的地方仓廪丰足,无粮的地方,百姓饿死。
可是,我若能开通商路,也可利于,救济万民,”
蔡邕听后,忽然对着张则拱手道:“子云,大仁大善也,今听汝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不弱读十年之书,”
张则赶紧拱手回礼,“蔡公言重了,我只是尽我所能而已。”
蔡邕无力的挥挥手,“不严重,不严重,若朝廷能重用子云,则大汉中兴已,但,可惜……可惜……天不助汉已。”
“蔡公!”张则心中打了一个激灵,这是什么意思?他可没有给别人打工的念头,
“无妨,无妨,子云,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毕竟侍君十余载,这既是感慨陛下,也是感慨天下罢了”蔡邕苦笑。
这就好!张则听后心中放松了不少,他还真怕,蔡邕来一句,你张则应该效力朝廷,
不过也是,毕竟现在蔡邕选择在他这里,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张则想想也明白了,道理和感情有时候确实有些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