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则相信凭借张角留下的财富,还有他意识农场中的粮食,定会拉起一支百战精兵。
毕竟,在战乱年代,什么最重要!
粮食!!
吃不饱,还有什么阴谋诡计
不过,农场中的粮食只有两百万斤左右,张则算了算,就算是全部拿出来,也不够五万大军吃两个月,
所以,农场中的粮食最好是拿来应急之用,不到万不得已张则是不会动用的,
另外,对于,这些粮食,他还有一个更好的用处!
“小哥,吃饭了”就在张则规划着未来之时,门外的大爷喊道
这户农家的主人是一位年纪五十岁左右的大爷,老伴已经去世了,有三个儿子,两个已经成亲,只有小儿子还没结婚。
大爷祖上应该是读过书的,虽然现在落魄了,但还是多少懂点道理,为人也淳朴,因为张则给大爷铜钱的时候,大爷眼中毫无贪婪之意,这在乱世之中真的很难遇到。
不过,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农民与地主、下层豪强与上层豪强的斗争愈来愈尖锐,宦官外戚的纷争也益趋白热化。
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大爷家也像大多数百姓一样,家无存粮,四壁破败,
每天一家人只能吃一顿饭,也就是盱眙靠近淮水,降水资源充沛,日常间捕捕鱼,这才可以在这乱世之中生活下去。
张则进到正屋,一张破旧席子上,只有几个陶碗,里面是清汤寡水的野菜粥,就算是有几粒米如果仔细数的话都能数过来。
“老人家,就吃这些东西么?”张则忍不住问道,虽然早在书本上读过古代人的生活艰苦,甚至有时会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但真的接触到还是忍不住心中激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感慨之下张则忍不住说了句,
大爷听后连忙作揖的说道:“不知子为读书人,吾失敬了,可是现在家中无粮,只能委屈小哥了。”
在古代读书人还是受人重视的,张则刚来的时候,因为穿着从农户家换来的破旧衣服,而且看起来不大,大爷还以为是逃难的小娃子。现在看到张则出口成句,一看就是读书人呀。
当下有点拘谨,按说这样的人来家里应该好好招待,可是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只能靠稀粥野菜度日。真的拿不出好的饭菜了。
“不敢当,我也是逃难至此,吾名张则,本为北上齐鲁之人,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如今只有独身一人,只能逃难至此,还要多谢老人家收留。”张则也连忙回礼。
东汉末年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在公元176年、177年、182年东汉经历三次大面积干旱,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这也导致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更是让百姓生活难上加难,大量百姓异地迁移。
况且如今处于古代,张则就随便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身份。毕竟两千年后他是山东人,说是齐鲁也不为错。
“原来如此,不过还是怠慢了。”大爷还是有点拘谨。
为了让大爷不至于太拘谨,张则端起陶碗,吹了吹,一口就喝下了所谓的“饭”,没错就是一口,碗不大,与喝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不咸不淡,除了能感觉到米味,和菜味,在张则看来实在是没有任何营养。
可就是这样的“饭”,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看到眼前的种种,张则更加坚定了要建立一个盛世王朝的决心。
大家吃饭以后,就散去了,要么就是为下顿饭忙碌,或再去挖野菜,或是打猎,
过了两天,张则对附近的-->>